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0章 一石二鸟。
    哪些部落是可以拉拢的,哪些部落是不能信任的,暗卫早就查了个七七八八。
    靠着暗卫给出的情报,大燕使节团有选择地进行谈判交涉,向那些本就心向大燕的部落许以重利,答应让他们日后继续出任州府官员。
    那些仇视大燕、亲近大穆的部落,也被大燕使节团划拉出了一份清算名单。
    一味的和平与许诺是无用的,必要时刻,也需要杀鸡儆猴。
    留着这些顽固派只会成为隐患,将他们全部都清算了,才更符合大燕的利益,也更有利于大燕后续对羌戎的治理。
    毕竟大燕吞并羌戎,是为了得到羌戎的青盐和战马等重要战略资源。
    他们想要的是一个安稳发展的地盘,而不是隔三差五就会爆发一次动乱的地盘。
    ……
    大燕使节团私底下的小动作,李宜春清楚吗。
    当然是清楚的。
    早就有卫兵过来禀报他了。
    但犹豫许久,李宜春还是选择了默认。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放之四海皆准。
    如果他有足够的实力和大燕翻脸,他当然不需要顾念所谓的旧情,甚至可以学着他那位已经死去的父亲一样,起兵反抗大燕,建立起一个属于羌戎的王朝,与大燕分庭抗礼。
    可他既没有他父亲的威望,大燕的实力也不可同日而语。
    反抗大燕?
    与大燕分庭抗礼?
    他拿什么来反抗呢。
    边境线上,行唐关十几万兵马枕戈待旦,只待朝中圣人一声令下,就能挥师出关,踏破贺兰山缺。
    霍翎是在单纯与他叙旧情吗?
    她是拿剑抵在他的咽喉之上,然后才开始慢慢说服他、打动他,让他好好回顾两人昔日的承诺。
    如果他敢说一声“不”,敢带着其它部落反抗——其它部落未必会出事,毕竟大燕始终是需要用羌人来治理羌人的——但他和他的亲眷的项上人头,肯定是要被拿来祭旗的。
    所以他看似有别的选择,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
    李宜春闭了闭眼,再睁开时,脸上所有的犹豫与彷徨都烟消云散。
    他沉声道:“来人,去请宋副使。”
    在大穆使节团正式抵达羌戎王庭之前,李宜春已经做出了他的选择。
    而宋叙在听到李宜春的答复后,也暗暗松了口气:使节团此行最大目的,终于达成。
    李宜春身体向后一仰,饶有兴致道:“大穆使节团过两日就要到了,你们打算如何应对?”
    虽然羌戎王庭是李宜春的地盘,虽然李宜春已经打算对大燕、对霍翎低头了,但是这不代表他心中没有不甘。
    对于大穆使节团的到来,他更多的是处于一种看戏状态。
    如何应对大穆使节团,看似是他的事情,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大燕使节团需要考虑的问题。
    宋叙沉吟片刻:“羌戎王只需按照正常礼节来应对大穆使臣即可。”
    从知道大穆会派出使节团后,他心中就生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不过计划是否可行,还要先和大穆使臣接触过后,再做定夺。
    ***
    大燕使节团想要赶在圣人四十岁千秋节前结束出使,带着羌戎王李宜春回京觐见。
    而千里之外的朝廷,也在为了这场即将到来的盛会忙碌着。
    各地官员为太后准备的寿礼都在陆续运抵京师。
    季衔山也来找霍翎,询问她要不要移驾去皇家猎场过寿,或者是乘船下一趟江南游历。
    不过这个提议还未放到朝堂上议论,陆琢有孕的消息和宋叙的来信就打乱了母子两原本的计划。
    中宫皇后有孕,对霍翎、对季衔山、乃至整个朝堂来说都是大喜事。
    陆琢月份尚浅,短时间内,她都不适合长途跋涉前往皇家猎场。
    即使官道修得再平整,一路上也肯定是会奔波颠簸,休息不好也吃不好的。
    “这有何难。”陆琢对季衔山道,“到时我留在宫里养胎,你陪着母后去皇家猎场好好放松放松。”
    季衔山摇头:“我这一走,来回至少要三个月。你这是头一胎,怎好让你一个人留在皇宫里。”
    陆琢被他说得心中慰贴,却也觉着事情难办:“总不好扫了母后的兴致。”
    两人正说着话,就有宫人进来禀报,说是寿宁宫的无墨姑姑来了。
    季衔山道:“定是母后知道消息了。快请无墨姑姑进来。”
    无墨一进屋就笑着行了一礼:“圣人听说皇后娘娘有了身孕,高兴坏了,让我赶紧收拾一些补品给娘娘送来。”
    季衔山道:“我也高兴坏了,忘了第一时间去告诉母后这个好消息。我和阿琢这就去寿宁宫拜见母后。”
    霍翎正在翻看各地官员为她准备的礼单。
    余光扫见帝后二人相携而至,霍翎将礼单放到一边,朝陆琢招招手:“这会儿外头太阳大,晒着阿琢怎么办,也不知道晚些过来。”
    陆琢被逗得一笑,松开季衔山,轻巧坐到霍翎下首:“母后,哪里有这么尊贵,连个太阳都晒不得。”
    霍翎拍了拍陆琢的手背,笑道:“你这是头一胎,再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霍翎是真的高兴:“这个孩子是我今年收到的最好寿礼。你月份尚浅,不宜远行,一切都以你身子为重,我看皇家猎场一行就作罢吧。”
    陆琢一愣,下意识看向季衔山。
    季衔山也很诧异:“母后,这……”
    “无妨。”霍翎摆了摆手,“国事繁忙,我本就抽不开身,只是不想拂了你的好意,才松口答应了下来。如今阿琢有了身孕,不能两地奔波,正好去皇家猎场的事情还没来得及放到朝堂上商议,你的孝心我已经知晓,不放就这样吧。”
    看陆琢还有些紧张,霍翎道:“也不独是因为阿琢有孕。使节团那边来信,边境可能要动兵了。”
    季衔山神情一凛:“这是为何,莫非羌戎局势有变?”
    陆琢适时起身:“母后,我倦了,想去偏殿小憩一会儿。”
    霍翎颔首:“去吧。”
    等陆琢带着宫人们离开,霍翎才从匣子里取出一本密折:“看看吧 。”
    季衔山一目十行看完,松了口气,不是羌戎局势有变就好:“宋老师这个计划,我看颇为可行。”
    宋叙的计划说来也简单。
    如今羌戎内部隐隐分成了两派,一派是李宜春、卫慕氏等已经打算归顺大燕的贵族部落,一派是那些仇视大燕,需要清算的贵族部落。
    在大穆使节团正式抵达羌戎王庭后,后者就开始明里暗里向大穆使节团靠拢,想要从对方那里借势抗衡大燕。
    如今的羌戎王庭风云交汇。
    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已经孕育起了一场激流。局势一天比一天紧绷,只需要再往里面加一颗火星子,大火就能席卷整个羌戎。
    暗卫还探查到,野利氏和拓跋氏这两个大部落驻扎的地方,有兵马离去的痕迹。
    宋叙在知道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知会了李宜春和卫慕氏族长,让他们小心戒备起来。
    卫慕氏是几个大部落里最亲近大燕的。
    因为卫慕氏最擅长做生意,这些年他们靠着榷场和大燕做生意,部落实力不断发展壮大,整个部落早就被绑在了大燕的战车上。
    大燕要吞并羌戎,就属卫慕氏表现得最为积极。
    卫慕族长正愁自己没办法多立几个功劳,这会儿听说野利氏和拓跋氏可能要掀起叛乱,他立刻表态:“区区野利氏和拓跋氏,还能翻了天不成,何须大燕出兵镇压。卫慕一族上上下下,愿为宋副使拿下逆贼。”
    卫慕族长都表态了,李宜春也不好继续沉默。
    即使明知道这是宋叙的算计,李宜春也只能表态道:“野利氏势大,他们就交给我吧。”
    “好好好。”卫慕族长笑得合不拢嘴,对上野利氏他还有些心虚,但对上拓跋氏,他的胜算就大多了。
    宋叙也非常高兴:“那大穆那边,就交给我们吧。”
    宋叙这个计策,说白了就是化用“羌人治羌”的政策。
    羌戎内部的问题,就丢给羌戎自己去解决吧,卫慕氏还得感谢我们给了他们立功表现的机会呢。
    如此一来,大燕的精力就能放到防范大穆上。
    宋叙有意设局,让大穆使节团误判形势,让他们误认为羌戎的形势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如果大穆愿意出兵帮助野利氏和拓跋氏,兴许就能够挽回颓势,保住羌戎。
    为了把握战机,及时支援野利氏和拓跋氏,大穆势必会派出一支骑兵。
    一路日夜兼程,人劳马疲。
    燕羽军可以提前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设伏,又是以逸待劳,保准能打得这支骑兵有来无回。
    这样一石二鸟的计策,看似有些冒进,实则收益巨大,朝廷那边很快就同意了使节团的计划,命他们尽快行动起来。
    与此同时,邱鸿振也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师的信件。
    看完这封信件后,邱鸿振在原地呆坐许久,直到外头传来守卫换防的交谈声,他才恍惚回神。
    他端起手边的茶水,也顾不上茶水已经凉透,用力咽进喉咙。
    “丁景焕啊丁景焕!”
    邱鸿振被茶水呛得连连咳嗽,他咬牙切齿:“你就不能提前知会我一下吗,现在才给我写信,你大爷的!”
    当然,骂归骂,这不妨碍邱鸿振在震惊过后,心头涌起了一片滚烫。
    平时没白给丁景焕送美酒啊。
    丁景焕这家伙看着不靠谱,但有好事,是真的会拉兄弟一把啊。
    邱鸿振重新折好信件,原本想贴身收好,但转念一想,还是改变主意,拿出火折子点燃蜡烛,看着烛火将信件烧透,灰烬也被处理得一干二净,这才吹灭蜡烛,转身走出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