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1章 热销的蜂窝煤
    第451章 热销的蜂窝煤
    巴蜀大厨一阵操作猛如虎。
    几口泥炉灶,同时开火。
    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
    十道色香味俱全的巴蜀特色菜肴,就全部烹饪完毕。
    烧菜、煮菜、炒菜、蒸菜,全都有。
    直把围观众人,馋得口水直流。
    饭前。
    虎头笑嘻嘻端来一盆温水,走到行商和朱管事跟前放下。
    随后又递给两人一块圆圆的、浅黄色的,块状体。
    “饭前请洗手,朱叔,你和这位朋友快试这块香皂的清洗效果。”
    洗手用的香皂?
    朱管事笑眯眯,心里乐开了:来了,来了!这回又要开眼了。
    这玩意儿要是好用,估计在关西都能卖疯。
    听大将军在信里提过一句,说造香皂的原材料用的是羊油。
    大将军最是懂废物利用。
    羊毛线还没折腾出来,洗羊毛产生的废水倒是先派上了用场。
    他们甘露川的作坊,又有一家要出名啦。
    行商见到香皂也很镇定。
    他是见过世面的人。
    汉人清洁身体用的皂角、皂豆、猪胰子,都曾经是他贩货的必买清单之一。
    也不知这个香皂,与他先前贩卖过的那些有什么区别。
    区别,很大。
    首先,这个香皂外观看起来就很漂亮。
    颜色纯正无杂物。
    刚接过来,鼻尖就闻到了一股子非常浓郁的橘香!
    清新,宜人!
    比猪胰子好闻太多了!
    他迫不及待的把香皂在水里泡了几息后,上手揉搓。
    “呀!泡沫好多!”
    他的手没少在蜂窝煤上抓拿。
    只不过搓了十几下,双手肉眼可见变干净了。
    最重要的是,洗完香皂的手不仅不干,还残留着淡淡的橘香。
    虎子卖力给行商安利: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味道,用来洗衣裳,不仅洗得特别干净,衣裳晾干后都有好闻的橘子香。”
    行商听了这话,都顾不得马上要开席。
    目光灼灼,迫不及待的拉着虎头询价:“这位小哥,请问这个香皂你们打算怎么卖?”
    虎头用一副让你占便宜的口吻,掷地有声:“一块香皂只要五百文!绝不二价!”
    行商急得干瞪眼:“猪胰子进货价从未超过一百文!”
    虎头表示:
    “臭烘烘的猪胰子怎能和我们的香皂比?清洁力不用说,我们的香皂现在研发出了四种香型,有奶香、香、橘香、茶香。
    要提炼这些香料是极其麻烦的。这个月,每种各生产了三千块。要不是朱叔在我们大将军跟前面子大,这些香皂在关西都不够分的。”
    就差没说句:你爱买不买!反正我们不愁卖!
    行商捂着自己的荷包,默默心塞。
    虎头打算逮着一只肥羊,往死里薅。
    “朋友你莫慌,我来帮你算笔账!铁锅确实比较贵,还有采买限制你且放一放。
    茶砖不用我说太多,包圆价才三万两银。丝绸之路都断几年了?就我们这上等茶砖,在伊里河谷任何一个部落都得遭哄抢!
    香皂你闭眼入吧,转手,最少能赚两万两!你买不了吃亏,买不来上当。
    还有我们的蜂窝煤和泥炉,这两样真是为了交你这个朋友才给送来的。不然,我们的驼车腾出空间来,能装多少好东西?
    而且这两样的价格也很便宜的,炉子的批发价每个只要五百文,蜂窝煤一个十文!
    你们的城民要是觉得好用,后期可以隔半个月给你们送一次货,不限量!”
    一通账算下来,十万两瞬间就了个精光。
    行商:我可真是谢谢你!
    茶与香皂固然是高利商品,但他却从不限量的蜂窝煤中看出了大商机。
    每户人家一日用两块蜂窝煤,整个伊里河谷每日的消耗量是多少?
    哪怕一个蜂窝煤他只赚五文,那利润也是很惊人的。
    以前的牧民们穷。
    现在牧民们的荷包鼓着呢。
    一想到这里,他的呼吸声都急促起来。
    朱管事还以为他是被虎头的态度给气着了,赶紧宽慰他:
    “朋友!我们汉人有句老话叫,羊毛出在羊身上!我家大侄子帮你挑的这几样买卖,在你们整个伊里河谷都是独一份的。当然,你要是吃不下,我们也不会为难你的,你还可以找多几个商人一块拼单嘛。”
    行商差点没急得跳脚:
    拼什么单!
    要是有人冒出来抢了他的独家买卖,他会和人拼命的!
    这些商品不仅在伊里河谷是独一份,就是放眼整个喀什葛尔汗国都是独一份。
    匆匆扒了几口菜。
    行商大半辈子经手过的最大一笔买卖,三言两语就敲定了下来。
    为了安族人的心,行商决定把泥炉和蜂窝煤,放在八里城自家的杂货铺里销售。
    当诱人的奶茶香在城内弥漫开来。
    路过商铺的城民们,还以为这杂货铺有卖茶叶卖。
    全都蜂拥而来。
    结果,走进杂货铺才知道,人家卖的是煮奶茶的炉具和燃料。
    泥炉与蜂窝煤的便捷和平价,见过的城民半数以上都会采买。
    直径只有八里地的城池,不到一个时辰就传遍了这个稀罕物的消息。
    行商用一万两本金买来的泥炉和蜂窝煤,堆了满满当当一整个院子。
    这么多的货,还不够卖三天的!
    这种快速变现的快乐,谁懂啊?
    之后。
    行商快速组织了族人,把茶砖和香皂装车,已经在去王城的路上了。
    八里城城民们的购买力惊人。
    附近部落里的牧民也不遑多让。
    朱管事与各部落之间牲畜买卖,就没有断过。
    很快,他手里有五千口铁锅的消息,就在牧民中传播开来。
    一口锅,十两银。
    价钱倒是都能接受,但找上牧场的时候被采买的前提条件为难了。
    干啥要凭户籍买锅?
    牧民们压根就没有过那玩意儿。
    但每个部落的首领们,对部落的人口和附近部落的人口,都一清二楚的。
    相互印证,大差不离!
    就这么的。
    朱管事特意挑了牲畜养殖最多的十个部落,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卖空了五千口大铁锅。
    回血五万两银!
    不出三日,大铁锅与好用的蜂窝煤,就像是一阵龙卷风刮遍了整个伊里河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