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天助我也。”
迪拜国王楚-郑洮兴奋的大笑起来,难以抑制的用力挥舞了一下拳头,所有的担忧全部一消而散。
他身边的这些核心军政官员也个个喜笑颜开,纷纷恭手言道;“臣为我王陛下贺,幸甚,幸甚!”
迪拜王国的这个草台班子,军政核心官员差不多十几位。
军方就那几个老面孔,在迪拜王国建立后全都封官加爵,一律晋升男爵爵位,赏采邑封地。
之所以贵族爵位不高,是因为迪拜王国实质上是属于伯国的性质,国王也只是大楚帝国伯爵爵位,相比公国低了两个层级。
类似的情况在欧洲也有,卢森堡就是伯国,原本法国境内的勃艮弟伯国也是如此,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还有荷兰王国在建立之初,也是伯国。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夺取洛林王国之后,将延伸至马斯河和弗里斯兰西部的地区,赏赐给迪尔克二世。
迪尔克二世从964年起称“西弗里斯兰伯爵”,臣属神圣罗马帝国。
到了他的儿子迪尔克三世统治时期,第一个使用荷兰(holland,意为“森林茂密之地”)伯爵称号,也就是“荷兰伯爵”称号,彼时的荷兰王国就是伯国,后期发展为大公国。
大公国那就多了,欧洲的保加利亚就是公国,还有并入德意志帝国的巴伐利亚公国,汉堡公国,巴登公国和黑森公国,还有芬兰大公国,立陶宛大公国都是这一类型王国。
受王国的层级所限,迪拜王国能够封赏军政大臣的贵族爵位自然就不高,封赏男爵爵位就撑到天了。
此外
迪拜国王楚-郑洮亲自下旨,给有功之臣加官进爵。
副司令长官冯书文晋升少将军衔,担任迪拜王国陆军副总司令,授建国勋章,主掌军政要务。
第一团长王忠华晋升上校军衔,担任迪拜卫戍司令长官,授建国勋章,负责迪拜地区军事防务。
第二团长梅富山晋升上校军衔,担任阿布扎比卫戍司令,授建国勋章,负责阿布扎比地区军事防务。
莫远航晋升中校军衔,授建国勋章,担任游骑兵团团长,驻地在内陆腹地的艾因。
艾因这个地方,距离南方的阿曼王国边境线只有几十公里,从阿布扎比至阿曼王国首都马斯喀特的重要陆路通道,就必须通过艾因这个边境重镇。
惟一能够对迪拜王国产生威胁的外来势力,就可能是南方的阿曼王国。
至于也门王国和萨拉王国,那都是迪拜王国的兄弟国家,相互之间有着血缘间的亲密联系,在整个阿拉伯半岛地区,形成一股独属于华裔的势力。
莫远航中校主导的游骑兵团,将原本三百余人的骑兵力量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隶属于王宫禁卫军,约百余人规模骨干,在吸纳部分华裔骑兵之后,建立起一支不低于400人的王宫禁卫骑兵营。
另一部分隶属于莫远航中校掌握的游骑兵团,约二百余人华裔骨干骑兵,驻地在南方重镇艾因。
今后吸纳其他华裔牛仔和部分阿拉伯骑兵后,将扩充至千人规模的游骑兵团,保持对阿曼王国一定的军事威慑力。
阿曼王国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南端,扼守着波斯湾入口,是阿拉伯半岛最古老的国家之一。
早在公元7世纪,这里就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1世纪末独立。
1507年,阿曼遭葡萄牙入侵并长期被其殖民统治。
到了1649年,阿曼当地人部族推翻葡萄牙统治,建立亚里巴王朝,一直延续至今,是整个阿拉伯半岛较为强大的王国之一。
1871年,英国入侵阿曼王国本土,迫使其接受不平等条约,成为英国保护国之一。
这一点
与阿拉伯半岛西南部的约旦王国情况差不多,都属于英国的保护国。
阿曼王国拥有约130余万人口,大大小小上百个阿拉伯部族,号称“控弦之士十万”,是典型的以游牧生活为主的阿拉伯人。
英国在首都马斯喀特驻兵770余人,对阿曼王国实施名义上的军事保护。
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暂时还不是新生的迪拜王国能够挑战的对象。
好在迪拜王国也不惧南方强邻,说白了,阿曼王国就是落后的阿拉伯部族国家,武器装备和军事理念都落后一个层级,人多又管什么用?
在重机枪的火力下,一切众生平等。
何况迪拜王国又不是没后台,相邻的也门王国,萨拉王国,吉达王国都是兄弟之国,更别提红海对岸的东非总督区强大的实力,足以令阿曼王国望而生畏。
东非总督区已经拥有30多年的建设发展历史,发展成为总人口520余万的强大经济体,其军事影响力辐射整个阿拉伯半岛,尤其是华人雇佣兵团赫赫有名。
不侵略别人就谢天谢地了,谁敢欺负迪拜王国?
若是阿曼王国敢于悍然入侵迪拜王国,估计迪拜王国上下都能笑疯了。
位于阿拉伯半岛上的几个兄弟之国联手下,再加上东非总督府的公然支持,能够将这个阿曼王国吞的骨头渣都不剩。
这段时间里
迪拜王国与也门王国间迅速搭建起来长途有线电报,将整个迪拜王国接入世界,来自世界各地的电报和讯息纷沓而至,大楚帝国本土马尼拉的电报也只需一日即可抵达。
与其他几个王国间的热络联系自然不用提,东非总督府也对迪拜王国做出了安全保障承诺,并派遣了一只320余人的部队抵达迪拜。
红海分舰队还计划在迪拜设立海军站,建立相应的物资储备库,提供舰队行动的后勤保障。
这些实质性的军事举动,就是将迪拜王国纳入了整个大楚帝国势力范围圈,这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优势所在。
迪拜王国不需要在军事上耗费巨资,政治上自然有大楚帝国主导,只需一门心思的关注国内经济建设即可,还可以得到强大的华裔资本的支持。
顺利建国后
位于斯里巴加家湾的梅氏一族仿佛打了鸡血一样,持续对迪拜王国加大重注,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大规模移民计划,预计耗资将达二千余万银洋规模。
向迪拜输送不低于15万华裔移民,这笔巨额资金由几方分摊。
其中的一半由华裔移民自己承担,梅氏家族和殖民银行联手以移民贷款的形式发放,主要用于长途海运的巨额费用及移民安置的前期费用,帮助这些华裔移民扎根迪拜王国。
另一部分由迪拜王国承担,主要是搜刮在王国本土大受欢迎的阿拉伯女人,每一名年轻的阿拉伯女人基本能卖到上千银洋,有返程的移民船带回,这是利润丰厚的大生意。
莫远航掌控的边境游击兵团,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不断入侵阿曼王国劫掠人口的武装力量,也是迪拜王国创利的大户。
其扫荡阿曼王国边境地区的阿拉伯部族,大肆屠戮青壮人口,劫掠妇女和大量牛羊牲口,为迪拜王国发展积蓄第一桶金,已然是不争的事实。
也门王国和萨拉王国都是这么干的,常常的纵兵劫掠边境地区,这让阿曼王国苦不堪言。
这十多年来人口不增反减,原因就在于此。
在迪拜港口
国王楚-郑洮和手下的军政大臣们,站在草棚子遮蔽的阴凉下面,正在对码头扩建的工程议论纷纷,各自建言献策。
迪拜码头扩建是当今王国的天子第一号工程,可以看见海湾边,有多达七八千米阿拉伯苦役在阳光下劳作,一条向海中延伸的钢筋混凝土栈桥已见雏形。
相比原来简陋的木质栈桥码头,这座钢筋混凝土的货运码头栈桥,代表了20世纪现代化码头的驳运能力,相比原来提升了十几倍。
现代化的码头设施需要巨大的投资,不但比原本简陋的木质栈桥码头更宽,更长,更坚实,更加的平整,而且需要设立大型码头吊机和轨道运输线。
所谓的轨道运输线,就是在码头上设立u型的轨道,用骡马牵引的轨道车装载货物,往来于码头和仓库之间,将能极大的提升运输效率。
迪拜港计划建立的1号码头和2号码头,加上平整场地和建设仓储区,总计耗资高达160余万银洋,这还是七八千名阿拉伯苦役免费劳动的情况下,所需的最低投资。
梅氏家族作为大楚帝国几大远洋运营商之一,东方远洋航运公司承诺投资一半,占股38%。
剩下的资金缺口,迪拜王国计划从皇家垦殖银行借贷50万银洋,以港口收益做抵押,分10年还清,年利率8.7%。
剩下的只有靠卖掳掠而来的阿拉伯女人了,差不多千余名就够了。
在整个利益链条中
从迪拜港口发出的这些阿拉伯年轻妇女,每一个也就在三四百银洋之间,不细分品级,算是大宗输出的货色。
负责运输的东方远洋航运公司要拿走一部分合理的运输费用,再加上部分利润。
抵达楚国本土后
那些拿出白银洋购买货色的经销商们,在承担帝国税赋的同时,也要获取足够丰厚的利润,否则谁愿意白干?
所以帝国本土的阿拉伯年轻妇女售价,那只供参考,从本地运输出去的货源差不多是三分之一的价格。
“陛下,一旦新码头开始运转,至少可以提供数千个工作机会,必将成为迪拜城的经济支柱,无论投入多大都是值得的。”说话的是王国政务官梅见峰,他是国王的三舅。
梅见峰也是极有经验的殖民官员,曾历任兰芳州士马丹县丞,东万律知县,沙捞越州独立检察官等职司,拥有二十多年宦海沉浮的经验。
若不是侄子在阿拉伯半岛建立了迪拜王国,梅见峰顶天了也就是个府丞的仕途,在往上,想要主管一府事务基本上不可能。
帝国本土的官员都经过高等学府的培养,普遍经历基层,州府,基层,中枢反复的履历磨勘,百里挑一的优秀者。
而且在皇帝陛下心中稍有印象,颇为认可,才有可能主政一府。
没有这样的牛逼,趁早别想那个好事儿。
迪拜国王楚-郑洮认可的点点头,他用手指着图纸说道;
“现在要集中一切力量,保证一号码头在年底投入使用,后续的2号码头边筹资边建设,有多大的胃口就吃多少饭。
王国初建,底子薄,财力弱,目前阶段只能依据现有条件,重点将一号码头建设起来。
阿布扎比的码头建设过两年再说,如今要集中一切力量建设迪拜码头。”
“陛下明鉴,臣等唯有叹服。”梅见峰顺手拍了个马屁。
国王楚-郑洮又问道;“现在的建设的难点在哪里?”
负责码头建设的总工程师郑云霄神色凝重的回答说道;
“陛下,难点还不少。
首先是人手不足,如今码头栈桥,海湾护坡,采石场和运输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牲力,我们的骡马大车远远不够,仅运输石料就需要200辆以上的骡马大车。
采石场的规模还要扩大,如今岸滩砌石常常停工,就因为石料供应不上,这严重的影响了工程进度。
从长远来说
无论码头还是城市建设,都需要建设一家水泥厂,完全凭借从东非殖民地的明月城进口,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早建设,早受益,迟早都要建设水泥厂。
还有码头大型吊机需要订购了,不能再延迟了,从帝国本土生产装运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段,临时抱佛脚可来不及。
目前的码头栈桥在水深6~7米的浅水区,下一步进入深水区施工,必须要用到蒸汽桩船,否则人力根本不敷使用。
这个问题我提了好多次,可始终没见到成效。
再有一个多月,施工进入8米以上的深水区,凭借人力如何能够把桩打下去?
若到时停工了,我们工程部可负不起这个责任,请陛下明鉴。”
他说的这些事儿,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字儿;钱。
大楚帝国拥有发达的港口设施和数以百计的大中型港口,在这一领域,处于世界范围的领先位置。
只要钱到位,通通都不成问题。
可问题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修缮城市需要人,建设军事基地需要人,率先建设符合帝国标准的迪拜至阿布扎比的干线公路和桥梁也需要人,建设重点工程迪拜码头更需要人。
偏偏这个迪拜王国人口很少,能够抽出七八千阿拉伯苦役投入在这一项目上,基本上将老底都抽空了。
资金更是紧张,如今扩充骑兵的军费还没有着落呢,哪儿哪儿都需要钱。(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