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政府
“该死的布尔人竟然敢于打脸英国人,这必然为将来埋下祸患。布尔人与荷兰人都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我们帮着先收点利息,好日子还在后面呢。”楚王郑国辉听到第一次布尔战争的结局后,有些幸灾乐祸笑呵呵的对李鹤章说道。
在南非,布尔人游击队爆发的短促战争,击毙了英国将军科利将军,造成了英军170多人阵亡,三百余人受伤的严重后果,狠狠打脸英国陆军。
消息传来
远在英伦三岛的英国本土民众为之哗然,舆论风向迅速转为对荷兰王国极为不利一面。
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偏激仇恨的言论,对这些荷兰白人农民后裔极为不满,尽情的宣泄愤怒情绪。
本届戈登政府因此倒台,由曾经担任了20多年财政大臣的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重新组阁,这对楚国可是不折不扣的福音。
格莱斯顿爵士是温和的自由主义者,属于托利党温和派,全力崇尚全球自由贸易,强烈谴责前任迪士雷利首相奉行的“帝国主义政策”。
他在竞选时有一句著名的口号,那就是“你赞成还是谴责迪斯雷利的国内外政策,决定的是盟友还是敌人?”。
而病榻上的迪斯雷利尖刻的讥讽他是“一个坐在马朱巴山和喀土穆侮辱下的怯懦的小英格兰人”,“眼睛只盯着盘子里的一堆煮豆子,连伸手可及的面包都看不见。”
格莱斯顿政府确实不善于外交,也不善于对外侵略扩张,新首相格莱斯顿是与前首相迪斯雷利政治见解格格不入的死对头,一个是自由主义者,一个是帝国主义者。
楚王郑国辉非常喜欢格莱斯顿政府,在其组阁后,立马通过跨洋外交邮件送上了一份热情洋溢的贺信,言及楚国愿意和英国紧密的并肩站在一起,全力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化进程。
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始终将保持与英国同行,这是一个君王的承诺。
这封贺信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公开发表,是格莱斯顿政府亮眼的外交成绩之一,这位新首相先生经常的挂在嘴边,将楚国视为“西太平洋地区值得信赖且紧密贸易伙伴”。
格莱斯顿政府的核心诉求一直是维护英国工业资本家的利益,排除万难推行自由贸易,而不是什么殖民扩张。
他们为资产阶级制定自由贸易预算方案,削减保护关税制度,同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国续签更进一步的通商条约,密切欧洲贸易联系等等,都是本届政府热衷推行的政策。
有人笑,就有人哭。
本届英国内阁的种种作为,给关税壁垒严重的美国带去了极大压力,简直压的喘不过气来。
与楚国长舒一口气截然相反,格莱斯顿政府对有着严重贸易保护倾向的美国,施加了更加严厉的制裁,将其列为主要的贸易对手之一。
并对美国输欧的工业产品和原料课以高关税,这是造成美国工业发展日益萧条的重要原因。
欧洲市场大门的关闭,令美国更加迫切的需要东方市场,这让楚国的国际环境演变的空前友好起来。
楚国悍然一口吞下苏门答腊岛五分之三的地盘,在国际社会竟然没有掀起多大波澜,就这么平静的接受了。
远在北方的扶桑国见此情景,心中的酸意简直要溢出了屏幕。
为什么?
为什么华夏人在南洋的扩张畅通无阻?竟然没有一个欧美列强视之为严重危胁,并采取实质性的制止措施?
楚国覆灭了几个当地土著王国,举起屠刀杀戮甚重,竟然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这一刻,自诩为精英的明治维新一干头面人物们,大脑直接宕机。集体的破防了,但又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机会……
兴许足够强大的话,那么行事就不会被谴责。
西乡隆盛在会见英国公使亨利的时候,就曾经表达过对楚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扩张殖民行动的不满,用酸溜溜的语气说道:
“文明世界的西方国家,难道不应该勇敢的站出来,制止楚国对那些可怜土著国家的暴行吗?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啊。”
“现在的南洋到处都是楚国人,让人已经忘了它的本来面目了。”
“这个世界呼唤正义的力量,请不要让拥有丰富土著文化的南洋地区变成楚国的一家独大。这种前景实在太可怕了,请务必制止他们吧,拜托了!”
“只有英国才拥有这样伟大的力量啊!请不要让楚国人再肆意扩张下去了。”
楚国大片大片的占领南洋丰饶的地盘,而且都是以“腾笼换鸟”的不可逆方式,这让扶桑人嫉妒的眼都红了,说话免不了带上酸溜溜的情绪。
他们实在不明白,天照大神为什么对楚国人如此优厚,难道楚国人才是亲儿子吗?
反观扶桑国在朝鲜半岛的渗透扩张,那真是进行的举步维艰,非但朝鲜王国上下君臣一致抵制,北方大清的朝鲜驻军也大肆镇压亲日分子。
而沙俄老毛子一直紧盯着朝鲜半岛,对扶桑国的举动指手画脚,这都带来了种种有形无形的压力。
说地狱般的开局,那半点都不过分。
看看楚国在南洋地区的一路顺风顺水的殖民扩张,向东甚至将势力延伸到中美洲和南美洲,向西如今进入了印度洋,将大片的丰饶岛屿收入囊中,简直就是吃饭喝水那么简单。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如今楚国还强占着加里曼丹岛南部的荷占区,并且向该地区大肆移民,通过香格里拉岛向澳洲大肆移民,极大的改变了澳洲社会人口结构,英国人竟然不闻不问。
再加上马六甲海峡西北一侧的苏门答腊岛,哎呀……不行,心塞了,酸的什么都吃不下了,这实在太过分了。
扶桑国内舆论报刊各种眼红,羡慕和吃不到葡萄酸的言论,反过来又埋怨政府无所作为,纯粹酒囊饭袋一堆,全都是蠢材云云。
一时间热闹的紧,从上到下都羡慕坏了。
楚国内部的舆论自然是气势如虹,在苏门答腊岛的顺利殖民扩张,被认为是王国的又一重大胜利,皇家陆军在此备受赞赏,地位大大的高涨起来。
真正要攻城略地,那还得看皇家陆军的威力,是毫无疑问的国之柱石。
伴随着海外的殖民扩张,楚国王室声誉达到了又一个巅峰顶点,无形中强化了华人国民的自信,以及对楚国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以身为一个楚国人为骄傲。
殖民扩张战争胜利引起的一连串强烈的社会反响,无疑都是积极和正面的。
楚国顺利的在苏门答腊岛再一次实现了殖民扩张,取得了军事胜利的极大成功,那么下一个目标是谁?
毫无疑问
下一个目标肯定是苏门答腊岛上的荷占区,就是以巨港为核心的荷兰殖民地,这部分占据着整整18万平方公里,位于岛屿的东南端半壁江山,几乎是苏门答腊岛的2/5那么大。
此前的楚国军事扩张,并没有与荷兰白人殖民者发生直接军事冲突,镇压的主要是原本岛上的土著苏丹王国,以亚齐王国和占碑王国土著居民为主,典型的大鱼吃小鱼式殖民扩张。
这也是英国反响不大的主要原因,没那闲工夫去为弱小民族主持公道。
而对楚国下一步军事扩张的矛头,对准了荷兰白人殖民者,这已经是避无可避的现实情况了。英国人和法国人对此态度暧昧,美国人表示反对和谴责,可反对无效,也没人听美国佬的废话。
在当今的世界舞台中
美国佬的国际影响力和存在感都较低,话语权不强,大概也就是和楚国在仿佛之间,比起欧洲列强来差的多。
一个搞公民民主自由的危险意识国家,在欧洲以封建王国为主的社会中,遭受到了明显的抗拒和排挤。
美国主持公道说的话,发表的政策主张,也大多无人倾听,没多少人在意。
美国是因为制度和地理原因受到排挤,楚国纯粹就是因为社会主流人口肤色,语言和信仰的极大不同,极难融入到欧洲以白人为主的主流国际社会中去,同样遭受到有形无形的排挤。
这就是当前的现实,暂时没有有效的方式解决。
对于日益危险的近况,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采取了掩耳盗铃的方式,在发表的政策白皮书中公开宣称:
“荷兰王国对东印度群岛数百年来的殖民统治,正在日益的稳固和深化。”
“殖民总督府广泛的传播了西方文明,开启土著民智,教化四方,传播基督信仰,为此做出了卓越而不懈的努力。”
“在殖民总督府的有效管理下,以坚定的态度维护了殖民领地统治,促进与南详各地区间贸易,为王国财政贡献约占2/5的丰厚税收,持续反馈本土……”
一番的歌功颂德,完全忽视了迫在眉睫的危险。
只要一日战争不爆发,本届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离任后,哪管他今后的洪水滔天?
对于楚国向荷占区移民渗透一事,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即无心,亦无力去阻止,更担心因此造成双方矛盾激化,反而给楚国殖民军事冒险扩张的借口。
正是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下,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采取视而不见的政策。
我就当看不到,那事情就没有发生,一切就都在总督府的掌控中。
这样可以粉饰表面的和平,歌照唱,舞照跳,荷兰殖民官员发出的警告都是危言耸听,必须要予以严厉处置。
最关键的,是别得罪楚国人,别给他们任何发飙的借口。
在这种奇怪的默契下,楚国华人移民向荷占区的巨港等重要城镇移民,竟然如同丝般顺滑,没有受到半点阻碍。
平均每月达五六千人之多,荷属总督府的殖民官员一声不吭,上演了掩耳盗铃的可笑一幕,这让楚国上下放下心来。
既然你不管,那我就继续移民喽。
1881年7月15日
来自金沙船厂的第二艘“马尼拉”级万吨铁甲舰“通州”号顺利下水栖装,楚国皇家海军举行了隆重的下水典礼,庆祝这一里程碑式的海军重大建设成就。
“通州”号铁甲舰排水量12700余吨,是马尼拉级的第二艘头等主力铁甲舰,装备6门305毫米主炮,12门152毫米2级主炮,风帆与蒸汽动力混合,最高航速17.5节。
这样一艘强大的主力铁甲舰下水,震动了周边各方势力,纷纷派人观摩,暗中将楚国的实力又调高了一个等级。
“马尼拉”级铁甲舰是楚国皇家海军发展的一级与世界顶尖水平相媲美的主力舰,与英国,法国和德国海军主力舰水准相当,显示出在海军领域建设的新成就。
楚国是区域性强国,经济实力远没有英国和法国那么强大。
所以仅发展了“马尼拉”级这一型万吨铁甲舰,且以1~2年的建造周期,稳定的建造后续战舰。
从1878年下半年,“马尼拉”号铁甲舰切割第一块钢板开始。
楚国坚持每年拨款建造主力铁甲舰,1880年5月,“马尼拉”号铁甲舰建成下水栖装,“通州”号铁甲舰在船台中全力建造,第三艘“宿雾”号铁甲舰处于筹备阶段。
时至今日
“通州”号铁甲舰正式下水栖装,第三艘“宿雾”号铁甲舰正在船台中全力建造,第四艘“香格里拉”号开始切割第一块钢板,建造进度正在日益加快。
基本上,是以14~16个月的周期,新建一艘万吨级主力铁甲舰。
在楚国皇家海军装备规划中,“马尼拉”级铁甲舰将要建造6艘,分别是“马尼拉”号,“通州”号,“宿雾”号,“香格里拉”号,“文莱”号和“兰芳”号,预计于1885年底全部建成服役。
整个建造周期7年,陆续服役6艘万吨级主力铁甲舰,使得楚国皇家海军的实力更上一层楼,傲居西太平洋周边地区的首位。
再加上“镇”字号“东、南、西、北”四舰,“威、远”两舰,“江、河、湖、海”四舰,共计10艘旧有的主力铁甲舰,整个铁甲舰队的规模就达到16艘,妥妥进入世界二流的海军强国行列。
这样的皇家海军实力,差不多与沙俄和德国海军相仿佛,略强于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能够排在英,法,美三国后面位居第4位。
英国那实在不能比,英国14200吨的勇士级铁甲舰和其姊妹舰,在1875年就退出了现役,如今在二线做训练舰。
如此强大的主力铁甲战舰,英国在这几年退役了七八艘,就是这么豪横,这么财大气粗,别的国家根本羡慕不来,也没法跟上英国海军主力战舰装备的脚步。
对于这样的全球霸主,理智的方法就是跟随其脚步,伪装成一个亲密且温顺的区域合作者,这不丢人。
楚国这样做拿到了很多实际的好处,虽然因此丧失了一些关税主权,加剧了国内工业竞争,可也顺利的融入了世界最大的英镑贸易圈中。
通过差异性竞争和热带国家特色产品,赚的盆满钵满。
别老想着与英、法列强唱反调,美国经济实力这么强,还不是被打压的像个灰孙子,多少年都冒不出头来。
聪明的做法是把实惠捞到碗里,楚国正是这么做的,悄咪咪的闷声发大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