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诺奖公布!大佬心塞!神秘的单电子发射仪器!惊世骇俗的实验!
光阴如梭,时间转眼进入10月份。
李奇维生病的消息没有传开,否则必将引起物理学界的地震。
弗莱明寄来的检测报告显示,他的各项数据指标都很正常,说明身体健康。
对此,李奇维反而有点小失落。
他还以为自己的细胞会因为穿越而发生什么变化呢。
不过,即便没有也没关系。
李奇维望着窗外,豪情万丈!
“就让我以凡人之躯证道万古!”
随着第四届布鲁斯会议的临近,物理学界逐渐开始躁动。
这场关乎量子力学命运的会议令无数人关注。
20世纪成长起来的青年物理学者们,他们的每一天都在见证量子力学的发展。
这门理论已经是当前物理学最核心的理论了,甚至超过了相对论。
虽然有费米这样准备改行核物理的大佬,但是更多的人依然有志于投身量子力学。
而且研究核物理,本身使用的依然是量子力学的知识。
由此可见,量子力学在物理学界的地位。
不过,在会议开始之前,另外一件大事成为众人的谈资。
1924年10月15日。
一年一度的诺奖公布。
今年的物理诺奖获得者是来自瑞典的西格巴恩。
他的获奖理由是在x射线光谱学领域的研究和发现。
西格巴恩的成果让物理学家们可以定量地研究各原子发射的x射线。
这对于旧量子论和原子物理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真实历史上,西格巴恩家族也算是物理世家。
在物理诺奖史上,一共有四对父子都获得诺奖的案例。
他们分别是:布拉格父子、汤姆逊父子、玻尔父子、西格巴恩父子。
西格巴恩的儿子凯·西格巴恩,发明了一种新的检测材料成分的技术,即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该技术利用x射线照射样品,使样品原子内的电子被激发出来,形成光电子。
通过测量光电子的性质,就能分析出样品的组成成分。
凯·西格巴恩凭借此项成果,与另外两人共同获得1981年的物理诺奖。
此外,凯的两个儿子也都成为了瑞典的物理学教授。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内。
38岁的西格巴恩教授获得诺奖的消息,瞬间就传遍了学校。
一时间,他收到了无数人的祝贺。
众多好友和学生们涌入他的办公室,想聆听诺奖得主的获奖感言。
西格巴恩意气风发,但也被大家的热情弄的怪不好意思。
他虽然是瑞典第二位获得诺奖的人,但第一位诺奖得主达伦的成果并不是纯物理学术类。
因此,西格巴恩才真正代表了瑞典的物理水平。
他是继巴克拉之后,第五位因x射线而获得物理诺奖的人。
由此可见x射线的牌面。
乌普萨拉大学举办了热闹的庆祝仪式,西格巴恩发表了演讲,分享自己的研究经验。
这一刻,他被台下的众人羡慕。
“西格巴恩教授太强了!仅仅38岁就获得诺奖了!”
“那可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至高荣誉啊!”
然而,仪式结束,西格巴恩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后,他的脸上不仅没有开心,反而充满了遗憾。
就好像,他错过比诺奖还重要的东西。
这时,有位博士生进来,他见到导师如此模样,便忍不住问道:
“教授,您获得了物理学领域的至高荣誉,为何看起来很失落?”
西格巴恩见是自己最喜欢的学生佩尔,便感叹一声,真情流露道:
“因为我这个诺奖是【倒霉的一届】。”
佩尔不解,获得诺奖还能算倒霉?
那我这个大龄博士算什么?
倒霉蛋?
很快,西格巴恩恢复情绪,微笑着解释道:
“佩尔,你觉得接下来你最期待的事情是什么?”
佩尔闻言,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道:
“当然是第四届布鲁斯会议!”
刚说完,他立马就惊住了。
他终于明白导师为何闷闷不乐了。
因为诺奖和布鲁斯会议的时间撞车了!
导师获得诺奖的热度很快被它所覆盖。
毕竟与布鲁斯会议相比,任何奖项都显得黯然失色。
佩尔知道,自己的导师并没有收到第四届布鲁斯会议的邀请函。
“难怪导师不开心。”
西格巴恩感慨道:
“第四届布鲁斯会议万众瞩目。”
“堪称是量子力学的终极会议。”
“会上讨论的是当前物理学最最前沿的课题,关系到世界的本质。”
“能参加这场会议的人,必将名垂青史。”
“我的研究成果和方向,终究还是差了一点啊。”
西格巴恩曾当过一段时间的物理诺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所以他很清楚自己在物理学界的地位。
布鲁斯会议是他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佩尔闻言,心神震动。
导师的话,让他感受到一种令人绝望的冰冷的等级森严的物理研究之路。
在他这样的普通博士眼里,学校里的那些教授们,就是他最渴望的未来了,地位尊贵且受人尊敬。
但是在普通教授眼里,获得诺奖的西格巴恩才是教授中的最顶点,是所有教授梦寐以求的终极。
然而,西格巴恩却也只能在办公室内,想象布鲁斯会议的辉煌。
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能影响物理学走向的超级大佬,是西格巴恩的羡慕对象。
而在这些超级大佬之上,还有能镇压万古的布鲁斯教授!
这就是残酷的物理学界!
一步一阶层!
不成教授,终为蝼蚁,难以窥视物理学之天空!
既成教授,亦是蝼蚁,天空之上,日月高悬,不知全貌!
佩尔喃喃自语:
“物理太难了!”
此刻,还有很多人的心情与西格巴恩一样。
量子力学的未来,乃至物理学的未来,就掌握在一小部分人的手里。
他们既对布鲁斯会议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又遗憾自己不能亲身体验这场物理学的至高会议。
“那会是何等的精彩!”
而那些获得会议邀请函的大佬们,他们的激动一点也不少。
量子力学的关键遗留问题真的能被解决吗?
波动和粒子如何统一?
美国、德国、法国、丹麦、荷兰.
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几十道目光,仿佛要刺破苍穹,寻找高天之上的答案。
就在无数人等待这场会议的开始时。
李奇维却低调地前往剑桥大学。
他要向卢瑟福确认最后一件事情。
卡文迪许实验室内。
卢瑟福正在摆弄一台奇怪的机器。
查德威克、布莱克特、沃尔顿、卡皮查等人全部上阵协助。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仪器,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所以对此好奇到了极点。
几人只知道一个月前,布鲁斯教授曾来过一次实验室,然后和卢瑟福教授密谈了很长时间。
随后,卢瑟福教授就放下手中的所有事情,闭关研究,甚至连组会都没时间开了。
查德威克几人眼神互相交流。
不过,卢瑟福教授正在专注地工作,他们也不敢随意打扰。
过了好一会儿,卢瑟福终于轻舒一口气。
“大功告成。”
这时,查德威克等人终于忍不住问道:
“教授,这到底是什么?”
卢瑟福摸了摸机器,笑着说道:
“这是一台能发射单个电子的仪器。”
哗!
众人皆是一惊!
“发射单个电子?”
“这怎么可能做到?”
“电子还能一个一个打出来吗?”
一时间,众人更加地好奇了。
他们不仅好奇仪器的原理,也好奇仪器能应用在什么地方。
毕竟一个电子好像什么实验也做不了吧。
哪怕是最简单的轰击实验,也需要大量电子。
卢瑟福笑着说道:
“这就是布鲁斯教授让我帮他制造的仪器。”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不相信能造出来。”
“这个仪器对电子发射过程的控制要求实在太高了。”
“不过布鲁斯教授提出了几个非常关键的意见。”
“历经一个月,我还真造出来了。”
查德威克等人皆是震撼。
他们从罕见地从卢瑟福教授的话里听出了自夸的意思。
由此可见,这台仪器的制造难度。
沃尔顿也是制造实验仪器的高手,他问道:
“教授,那这台仪器要做什么实验呢?”
“单个电子的能量非常小,应该无法做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吧。”
卢瑟福无奈道:
“这我还真不知道。”
“布鲁斯只说这台仪器和第四届布鲁斯会议有关。”
“恐怕他会当场做一些实验吧。”
卢瑟福自己也是一肚子疑惑。
他当初在听完李奇维的请求后,也是一脸懵逼。
“啥?”
“一次只发射一个电子?”
作为实验物理大佬,卢瑟福还从来还没见过这么古怪的实验条件。
他对接下来的会议更期待了。
自己废寝忘食一个月才肝出来的东西,怎么也得震惊一下众人吧。
就在卢瑟福几人讨论时,李奇维走了进来。
他朗声笑道:
“老卢,我要的仪器准备好了吗?”
“你可千万不能给我掉链子啊。”
哗!
见到布鲁斯,卢瑟福立刻笑靥如。
他硬气地撒娇道:
“好你个布鲁斯!”
“我为你忙了一个月,你一句感谢都没有。”
“仪器你别想带走了。”
查德威克等人会心一笑,他们齐声恭敬地说道:
“布鲁斯教授!”
李奇维朝他们点点头,然后笑着对卢瑟福说道:
“那可不行。”
“要是没有这台仪器,布鲁斯会议恐怕就办不下去了。”
哗!
众人又是一惊!
这台仪器竟然如此重要?
“布鲁斯教授到底要做什么?”
卢瑟福闻言,同样极度好奇。
“布鲁斯,你赶紧告诉我,你到底要用这台仪器做什么?”
李奇维不为所动,说道:
“嘿嘿,保密!”
说罢,他不顾众人疑惑和震惊的目光,走到仪器旁边,心中感慨道:
“单电子双缝实验,终于被我提前搞出来了!”
没错,这台单电子发射器的作用,就是为了实现单电子双缝实验!
这也是第四届布鲁斯会议的绝对重头戏。
李奇维等这一天,已经等的太久了。
他不仅让卢瑟福为他制作电子发射器,还自己利用后世先进的方法,造出了几十纳米尺度的双缝。
如此一来,单电子双缝实验的硬件就凑齐了。
真实历史上,双缝干涉实验经历了几次进化。
首先是1801年,托马斯·杨进行的单色光双缝干涉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接着是1909年,泰勒首次设计完成了单个光子的双缝干涉实验,证明了单个光子具有波动性。
但这不足为奇,因为光本来就是波,一个光子它也是波啊。
后来,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
这时,有物理学家突发奇想:
“既然电子也是波,如果用单个电子做双缝实验会出现什么情况?”
可惜,以当时的实验条件,做不出来如此精密的实验。
直到197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梅利等人才终于解决了单电子发射问题,成功做出了实验。
而这个单电子双缝实验也曾被评为“物理学史最美实验第一名”,原版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只排在第五。
该实验也强力地证明了量子力学的正确性。
1979年,在单电子双缝实验的基础上,有物理学家再次突发奇想,提出了“延迟选择实验”的构想。
紧接着,1982年,又有物理学家提出了“量子擦除实验”的思想实验。
后来,这些构想都被实验所验证。
甚至有人还做出了两者合二为一的“延迟量子擦除实验”。
这个实验也被很多营销号称为“最恐怖最诡异的实验”。
反正就是各种“震惊”、“不存在了”、“世界是假的”.
但不管如何变种,单电子双缝实验才是真正的核心和基础。
只要弄懂了这个实验,其余所有的变种实验就都能理解了。
同时,你也就真正迈入了量子力学的大门。
此刻,李奇维思绪万千。
他利用超前的知识,让单电子双缝实验提前几十年面世。
必然会引起无尽的震动!
而如爱因斯坦、薛定谔等大佬们,只要有了启发,他们肯定就能举一反三。
第四届布鲁斯会议必将惊骇所有人。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而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