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9章 烧也要烧到海子里去
    第119章 烧也要烧到海子里去
    魏子俊投的那么多产业当中,到现在一直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
    那就只有他也开始觉得略坑爹的电瓶车项目。
    他一开始,真的就只是想着自己既然搞快递公司了。
    而后世的快递小哥,几乎全部骑的电瓶车,还都是那种三轮的。
    他就想着就算卖不出去。也可以给自己家的快递小哥骑。
    又因为想到后来的新能源产业。
    所以就想做好点。
    就找上了深大。
    双方一拍即合。
    一个是遇到了“冤大头”,一个是发现原来学阀这么刁的。
    而且这么刁的学阀,现在穷得一塌糊涂。
    这岂不就是深大这个贫穷小子上京赶考。
    遇到了自己这个光有钱没文化的地主“大小姐”了嘛?
    别管秀才上京赶考高中后,会不会去娶公主或者大官的女儿。
    局限在地方的地主老财,想要向上发展,女儿(钱)也比较多。
    那就嫁一个给秀才又有何妨。
    万一秀才高中,而且回来娶自己女儿了那岂不就是发了?
    加上他虽然不懂科技。但他知道国家确实是前两年,就开始在布局新能源。
    更知道后世的新能源汽车。
    可以说就是国家用来赶超西方的工业国策。
    怀着这种心理,某地主老才对深大也就特别的大方。
    将近四个月下来,光是电瓶车他就在深大身上投了将近三千万。
    实验室都搞了十几个,更是为此开了四十几个项目。
    实在不行当技术储备。
    然后……
    九月的深大,五点整的斜阳卡在科技楼玻璃幕墙的缝隙里,把荔枝树的剪影烙在红色塑胶跑道上。
    双杠边几株晚香玉被晒得酥软,香气混着塑胶晒化的焦味浮在半空。
    “就这?”
    看着眼前简陋,甚至可以说破破烂烂,好像战锤里的“俺寻思”科技一样的三轮电瓶车。
    魏子俊老实说多少有些失望。
    他回头看着身边的教授,“这位……好像是陈教授。陈教授你好,你可以对我讲一讲这款电瓶车有何不凡嘛?”
    被他点到名的,恰好是离他最近的陈立权陈教授,魏子俊记得这位是搞电池的。
    首次直面金主,陈立权多少有点紧张。
    有种先前负责863项目时,和副丞相对话时的那种感觉。
    “魏总,我们这台电瓶车。我负责的部分,主要是电池方面。”
    陈立权整了整自己的眼镜,声音又轻又快的说:
    “用是镍镉电池,也有人叫它铅酸电池。家用小轿车车上,一般都用这个电池。单个容量是1.2ah,我们串联成了36v系统。可以为这辆车提供四十公里左右的续航。”
    “不过不同的是。这款铅酸电池,用上了我正在开发中的高纯度铅钙合金板栅技术。这使它的循环寿命,可以突破500次。一般正常来讲,现在市面上的铅酸电池循环寿命只有大约三百次左右。”
    “就是它比外面卖的电池更耐用?”
    “对。”陈立权赶紧点头,“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大大降低电瓶车最主要的动力使用成本。”
    电池变得更耐用,确实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特别是自己准备的应用场景,是用来给快件小哥们送货。
    快递车每天要跑的路很长,人能歇车也不能歇。
    充电势必非常频繁,所以这个方向听起来很不错。
    看魏子俊在点头,好像很满意的样子。
    吴清源吴书记赶紧捅了捅本校的自己人——
    应用物理的刘国本教授。
    “魏总,还有我们这款车的车架。用的原型其实是1969年“备战备荒”时期,京城研制的军用电动三轮车图纸,代号“东风-3”。”
    刘国本反应过来后开口接道:“军方的东西,可能不会很好看。但绝对非常耐用!”
    “刘教授对吧?”魏子俊笑着对他道,“我记得你是我们本校的。”
    刘国本心想果然自己人就是不一样。
    可笑这些人还端着,只愿意过来搞科研。
    只愿意当客座教授,一星期上五节课都在嚷嚷叫。
    殊不知这位魏总地域意识比谁都强。
    像个守家的土狗一样,对自己人只会更亲!
    还好这帮人不愿意正式过来深大上课。
    不然自己还真抢不到这个项目总工程师的位置!
    “对。”刘国本笑着道:“魏总,本校这边主要负责的,是充电技术方面的研究。”
    “哦?”
    “我们在搞无线充电技术上面的研究,前天就已经登上《科技日报》!”
    “无线充电?”魏子俊惊讶。
    这东西他知道。
    二三十年后的一些高端手机,貌似就用了这个技术。
    没想到一九九二年就有这种技术了?
    他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有的,就是效率很差。充电效率只有11%左右,目前只能算是技术储备……”刘国本回答。
    果然没那么容易。
    技术储备就技术储备吧。
    到时候也可以拿这当个噱头。
    卖车的时候拿来吹牛逼也是极好的。
    国际领先技术“无线充电”啊!
    接下来,屈海荣、李秀文张赫等教授。
    都介绍并且讲解了他们在这台破烂三轮电瓶车上用到的技术。
    李秀文李教授,中科大微电子应用的专家。
    她移植了bp机上的信号解码芯片,为这辆三轮车,实现了电子刹车能量回收,回收效率达17%。
    屈海荣教授,华中科大电机联合研究所副所长。
    他逆向拆解了德国博世的洗衣机电机,仿制出带离合器的轮毂电机。爬坡力提升200%,就是扭力增加了200%。
    还有张赫张教授,帝都有色金属应用的专家等等。
    每位教授,最起码都在这辆破破烂烂的三轮车上,用上了一项或者两项新技术。
    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点。
    一个就是听起来特别牛逼。
    另一个就是……全tmd未完成品。
    比如陈立权的电池。理论上循环寿命能超过五百次以上。
    可项目还没有完全成功。
    目前做出来的实验品,最多只能做到四百次左右。
    比市面上两百五到三百五十次左右循环寿命的要好很多。
    但离真正完成,他说快的话要半年,慢的话可能要两三年……
    其他教授的方向也差不多。
    这意味着tmd还是要继续烧钱!
    “其实吧……”
    吴清源看着魏子俊听完介绍后,平静下来的脸色。
    虽然说科研这东西,本身就不是投入就必定有产出的。
    可书记大人也觉得了这么多钱。
    搞了四个多月。
    整出来一堆未完成品。
    略有点坑。
    吴清源赶紧为教授们找补:
    “虽然都还没完成。但都是可以拿出来用的技术。最少都有60%左右的效果。这60%的效果,都要比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要好很多了。”
    几个教授们,跟着疯狂点头。
    教授们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主要是他们从没有拿过这么多科研经费。
    手头从来都没有这么阔过。
    他们以前搞研究,目标都只敢定一点点。
    就算有国家支持,最多也只做一下理论前沿的探讨。
    哪像这次。
    来了深大后,经费管够。
    深大也尽可能给予支持。
    他们几个情不自禁的,就搞了一些超前的项目研究。
    既然是超前研究,那自然不可能一下就弄出来。
    甚至吴清源说的60%。
    其实也不靠谱。
    这些都是实验室技术产品。
    还没进行系统的降低成本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换句话说,它们确实可以被造出来。
    但成本会很贵。
    在实验室里贵点没关系。
    拿出来生产应用的成本可不能太离谱。
    此刻诸位教授们面面相窥。
    都有点心虚。
    颇有种老爸拿一百块给他们出去买烟。
    他们没买华子也没买荷。
    就只买了包芙蓉王回来。
    一百块还用光了的感觉。
    “呼……”
    魏子俊吐出口气。
    他这个动作顿时让教授们更心虚了。
    “其实……”吴清源绞尽脑汁,开口准备继续找补。
    “搞成了能当院士不?”
    突然,魏子俊打断吴清源的话,开口问道。
    “哈?”吴清源愣了愣。
    教授们也不解地看着他。
    “我只问一句。这些技术搞出来了,能不能评上……算了,退一步。能不能参与工程院或者科学院院士的评选?”
    亏点钱,甚至完全不赚钱。
    一开始魏子俊就有这种觉悟。
    其实他投这些人搞科研。
    与其说是想要这些这些技术。
    还不如说是在投资这批有希望成为院士的科学家们。
    一个院士能发挥的能量。普通人看不出来。
    甚至会傻乎乎的觉得这些搞科研的科学家们,甚至都没以后一个明星挣钱。
    但魏子俊上辈子就很清楚院士的能量。
    举个例子。
    某葱在微博上点评这个点评那个,牛逼的很。
    有一次,他点评到了一位搞医药的大佬。
    堂堂葱哥直接就被微博上了封号、禁言套餐!
    那位院士当时光是他上市公司的市值就高达几百亿。
    更不用说院士们只要舍得下脸。
    一号二号可能还不好见。
    但海子里,应该也是想进申请一下就能进的。
    这就是一位院士的能量。
    国内学阀的最顶端,科研和知识殿堂最高级别的神位。
    魏子俊想要的,就是一位未来院士的友谊。
    和这位院士依赖以之成就神位的相关技术,最少五成以上的利益。
    前者是影响力和政治能量。
    后者——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真正牛逼的专利、技术,捞钱也一样牛逼。
    烧钱也要烧几个出来,把他们烧到海子里去!
    当从吴清源口中得知,只要能搞出来。
    那最少都是一个国家一等技术进步奖。
    要是效果好。
    可能国家特种技术进步奖都能拿到。
    而想评选院士,基本上只要有一个国家特种技术进步奖,或者两个国家一等技术进步奖就能选。
    选上的概率还高达99%。
    因为目前就没有一位科学家,拿了两个一等科技进步奖或者一个特等科技进步奖还没有成为院士的。
    “还剩多少钱?”听完这个回答,魏子俊看向吴清源。
    “哈?”吴清源愣了愣。
    “就是项目的总经费。我记得我一开始投了三千万的。”
    “哦,哦……”吴清源点点头,马上看向刘国本,“这方面主要都是老魏在跟。我记得上个星期我问的时候,好像还剩一千多万?”
    “一千零八十一万五千九百五十六块钱。”刘国本小声说。
    老刘是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抓总的技术问题。
    上面还有一个魏校长,是项目总负责人。
    他们两个一个管技术问题,一个管钱和后勤。
    刘国本虽然是管技术的。
    但项目总账户上剩下多少钱,他还是每天都会关心一遍的。
    听到刘国本报的确切数字。
    教授们有点低头的冲动。
    四个月,八个领头人,十三个研究室,两百六十三个研究生和科研人员,大大小小四十二个项目,了快两千万……
    同样的研究人数,同样的研究项目,同样的研究时间。
    如果是在国家那儿,他们能分一千万经费就要笑掉大牙了。
    再次举个例子。
    陈立权负责国家863计划里的储能项目。
    他搞了将近七年。
    一共拿到的经费,加起来连三十五万都没有。
    在深大才四个月。
    他一个人带的三个团队,一共三十五人,就霍霍了快一百多万。
    这差距……
    不过话说回来,陈立权他们钱这么猛。
    倒不是因为项目不是国家的,所以搞铺张浪费。
    而是搞科研这方面,有钱有有钱的搞法,没钱有没钱的搞法。
    没钱的搞法,好听点叫多做理论研究——就是想,多多用脑去想。
    这种办法顶多费点头脑风暴的热量,多吃点饭多睡觉就补回来了。
    有钱的搞法,那就是——
    咦,这个点子不错,试一下。不行……咦,我又有了新的点子,试一下……
    在实验方面的耗材,甚至是人员工资费用上都是天壤之别。
    自然在科研进度上的差距也是天壤之别。
    前者可能搞了几个月几年,都还停留在纸面的理论上。
    后者直接烧钱,穷举法都能烧出个结果。
    国家现在穷,科研经费缺。那就只能多做理论研究,一年都不一定能做几次实验。
    搞魏子俊这个项目,因为不缺钱。能做实验的,那都是优先考虑先上实验室证明结果。
    为什么后世,甚至现在。
    鱿鱼人的科学家拿诺贝尔奖的比例那么高?
    真的是鱿鱼人比较聪明吗?
    他们要真是聪明,就不会混到2025年都随时还有灭国危机了。
    实际上还是因为鱿鱼人有钱。
    有钱的鱿鱼人出钱,给自己族里一批科学家们经费。
    这批科学家们在组织一大帮科研民工,靠烧钱烧出来了最高的诺贝尔奖比例。
    当然了。
    还有他们的传媒控制力也帮了忙。
    美国科研也一样。
    他们科研的爆发期,其实就是一战和二战。
    两次战争让欧洲的钱和人才,一大半以上逃往新大陆。
    配合美利坚特殊的地形和国际局势。
    碰撞出来了一个人类史上最强的科技野蛮帝国。
    科技确实是最强的,文化哲学方面……和非洲部落的野蛮人差不多。
    总之魏子俊虽然不知道想要科研进度快,想要科研成果好,就要多烧钱这个道理。
    但他懂另外一个朴素的道理——想要马儿跑得快跑得好,就要让马儿多吃蛋白质!
    想要院士级别的技术储备。
    想要院士级别的山头、盟友。
    那就得继续烧钱。
    “就剩一千万?”
    魏子俊:“正好我在英国挣了亿点点。晚一点我再加两千万,教授们,争取明年,最迟后年诸位里面,就有一个我们要喊他某院士才行的啊!”
    还加钱?
    陈立权、刘国本他们都愣住了。
    本来都担心被批钱太快太猛的。
    没想到土……不,没想到魏大老板不嫌。
    居然还加钱。
    一瞬间,虽然是在深市夏日炎热的傍晚。
    但几个学阀却还是舒爽的好像一下子进了空调间。
    “再、再加两千万?”吴清源惊讶的低声问道。
    “嗯。先加两千万。四个月后我再看一下成果。要是有进步,那我就再加两千万。”
    魏子俊狠狠心:“就像魏校长说的,烧也要烧出来几个院士!”
    “不过……”
    他压低声音,俯身到吴清源耳边,“书记,最好还是让教授们来我们学校。别真的选上院士了,结果只是客座教授,还是其他学校的人。那就有点搞笑了。”
    吴清源狂点头,他和魏海佑就怕这个。
    先前不敢强求,那是想着先把人忽悠过来再说。
    现在他和老魏的“靠山”都这么表态,都表示钱管够了。
    吴清源瞬间觉得自己腰杆子都直了起来。
    他打算等下就找几个教授们聊。
    你们想要继续这种无限资源的科研体验。
    继续过上“greedisgood 9999999”的好日子嘛?
    那得跳槽!
    吴清源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越发顺眼起来。老书记是笑得合不拢嘴,只觉得本门大兴……指日可待啊。
    然后就是一起浩浩荡荡的去食堂吃饭。
    温琪对此有点无奈。
    她本来是想跟男朋友过二人世界。
    在大学食堂一起吃饭的。
    无奈归无奈。
    她还是和教授当中唯一的女教授李秀文,谈笑生风的一起往食堂里去。
    中间还加上了生怕“本门天才”被李秀文抢走的外语系周红周主任。
    这位硬生生插入了队伍。
    不找别人就找李秀文和温琪。
    目的明确的很。就是怕“本门天才”温琪被其他系抢走了。
    没看那几个老登刁毛都虎视眈眈的嘛?
    开学都快一个月了。
    居然还有人在想办法忽悠温琪转系——其心可诛!
    这一幕,落在操场、路上、食堂里的学生们的眼里。
    那就是本校新来大美女,学生会副会长温琪温同学果然牛逼。
    系主任和京城来的顶级教授都要围着她转。
    至于魏子俊……
    他属于是陌生脸孔,加上被一帮老头子围着。
    除了麻藤他们,没人知道他也是本校学生。
    十几分钟后。
    深大食堂里。
    魏子俊很认真地将根上带着泥星的菜叶子拨到桌上。问一脸尴尬的吴清源:“书记,食堂厨房水费没钱交吗?没钱交的话我给钱交。”
    坐在他身后长桌的麻藤、张天林,差点笑喷出来。
    本校食堂一直有问题。
    他们投诉n次都没用。
    没想到这次让魏总吃到了带土的青菜!
    嘿嘿,有趣了。
    魏子俊另一边的温琪,抿了抿嘴,想了想。
    决定还是不把自己前几天,在青菜里吃到菜青虫的事情拿出来说。
    那样会让书记更加难堪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