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48章 吃不消,真的吃不消
    第948章 吃不消,真的吃不消
    深水港码头工程,还有个实地勘测出最终方案的过程。
    所以当下还不是重点。
    汽车产业跟海运汇报完,让卫东被急着招来,催促回沪海的主要缘由。
    当然就是国际社区的销售,更有首批已经递交给沪海财政的城市建设费、绿化园林费,总计十五亿港币!
    这钱到底怎么算?
    把两百万方的国际社区地块,交给让卫东来开发成有两百多万方建筑面积的新型社区。
    市里面除了确实找不到更好的选择来担纲,也是对让卫东这口碑试试看,看他到底能怎么做。
    所以当初签订的协议非常松散。
    除了要求定价要看齐hk甚至东京,其他就是一定要有国际水准。
    言下之意就是卖得贵,多钱建设都行。
    反正沪海又没掏一毛钱,都是承建方垫资,然后外汇消费者买单。
    沪海得到了现代化的城市社区,容纳了国际商务人群、海外居民、侨胞同胞,带来更多投资。
    最重要是得到了最急需的外汇。
    对这些房地产本身的能给沪海带来多少盈利,协议里面真没有要求。
    让卫东和池世明探讨,这态度就有点故意看你体不体面,如果你不体面,那就教你体面。
    恰好池世明也是个年轻仔,跟让卫东说得通,没有看到钱就疯狂搂住的贪婪。
    这点真的非常罕见。
    他俩都当这是变相的地价。
    所以沪海这边不惊喜都不可能。
    现在款项都转到hk的中资银行,就算外汇到账。
    然后再划拨一半给沪海。
    这可是纯收入!
    如果按照这么算,整个国际社区每年能分几十亿给沪海。
    电脑代工那边今年有几十亿美元产值,外汇收益是主要的点,实际利润都没这么多,更别说市里能拿到的利税了。
    所以卖地是真来钱!
    让卫东有详细数据来支撑,要是有个ppt就更好了:“春节后又卖了点,大概一千四百多套,其中有三百套是全款,加上hk银行按揭放款,到地产公司账上接近三十亿港币,具体的开支、建设成本、社区成本还要计算,但大概的先划拨城市建设费、绿化园林费,余款等项目推进逐渐核算缴纳。”
    市里面就很想搞懂你们到底是怎么算的。
    让卫东却摊手推卸责任:“这个定价权是市里面给的,不是我们要求的,所以肯定是根据我们的成本包含合理利润之后,剩的都交给市里面,如果我们对本地市民销售,定价肯定不是这样。”
    甚至对比了下:“这个价格还是太高了,不是针对港澳台海外用户,不是沪海的特殊地位,不可能卖这么贵,实话说,春节前我们在hk沙田的中文大学隔壁,开建小型别墅楼,一套也才这个价,面朝大海背靠高校,比这好。”
    摸出来一本相册,都是池世明操盘,所以国际社区早就拍了不少“艺术照”,明星村就是设计稿、施工照。
    但水上训练中心已经落成了,确实带着栈桥在海边如同景点般美丽。
    几乎一套一设计的小别墅更充满艺术气息。
    比国际社区整体还是按照新中式的典雅统一多了不少灵气。
    这就是引入了专业设计师的结果,国际社区哪怕也有别墅,当时都没这么细致的搞。
    成本上也接受不了。
    毕竟是按照“大楼盘”模式来的整齐划一。
    但这套小何带领的设计方案在hk就能获益不少,因为地价便宜,施工成本稍微高点也不至于到两千美元一平方,所以小何这趟应该能拿上百万港币!
    对这个大半年前差点潜逃的家伙,让卫东就是要故意做出这个结果。
    肯跟随,肯努力,那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当然这些没解释,沪海市里面已经看得啧啧称赞:“这些方案也是你们做的?为什么不引入国际社区呢?”
    让卫东比划:“前期不是强调要有沪海国际社区的整体感么,现在施工完成进度还不到两成,等整体效果出来了,再跟市里面、设计院所探讨下,这么搞就是凌乱美,不见得大气了。”
    其实是个审美问题,这会儿内地还不适合搞个性。
    市里面权衡下:“那就还是先要大气,国际社区开发完了,再另外这样开发一片高档别墅区域,对比旧时期的别墅,也能传为佳话嘛。”
    是有这样的说法,这些艺术含量较重的建筑,在解放前的租界蛮多,后来都是千篇一律的筒子楼、赫鲁晓夫楼,连高楼塔楼都没有那些老洋房吸引人。
    沪海的品位还是在全国领先。
    让卫东笑称:“那都是好几年以后的事情,现在的情况是鹏圳已经有土地拍卖,带着土地出让金的做法,我们恰恰处在房改前沿,所以这种变化到底要怎么做,需要各方探索,土地拍卖、土地出让金必然导致房价上涨,那么就面临是保房价保证房改推进呢,还是保收益把房价转移到购房者头上,参与地产建设的各方肯定得拭目以待。”
    他还是要小心提醒,其实自己都主动提过两三次,这土地出让金是不是该收得收。
    在场不也有以前负责经委那位,那会儿他还叮嘱过让卫东不要随便提这事儿。
    但突然冒出来这个土地拍卖确实有点把让卫东吓一跳。
    市里面肯定马上问他为什么。
    这时传看的相册慢慢转到了旁边,章兰芝很自然的接过去,低头慢慢的翻看,很仔细。
    仿佛在看自己没共同走过的时光。
    让卫东没注意这些:“拍卖是什么意思,那就是价高者得,建设方开发方会精密计算我最高能卖到多少,那这块地最终能值多少,为了卖这么多,得想方设法去挖掘卖点,这房价就是奔着越来越高去的,国资土地当然觉得越贵越好,但最终谁来承受?”
    这是他跟池世明听说以后的反应:“hk房价就是这么一步步推高的,我们这次搞的房屋远低于市场房价,算是集资楼,居者有其屋还是个很现实的事儿,不是说拍卖不好,一开始不应该是政府多控制住,测算出地价、房价、成本、利润,等这种模式适应了再一点点交给市场,现在这步子还是有点太陡了吧,之前还不好提的。”
    原来经委那位跟他对对眼,明白的点点头:“是在探讨,这个要改法的,鹏圳作为特区尝试,而且拍卖的地块也是商业用途,不是住宅用地,嗯,说起来国际社区好像就恰恰是这种模式?政府定价,承建商列出成本和利润?”
    让卫东只是来都来了,风险预警,重点掩护自己的银行和保险公司。
    马上又发现有点把自己诓进去,别成为房地产标杆:“哎哎哎,不是不是,国际社区是个特殊案例,是因为沪海具有特殊意义,全国能有几个城市吸引这么多海外商人、港澳台侨胞,我们也是恰好在hk有自己的推广手段,才有这个结果。”
    还不惜抹黑:“实际上我们这看似卖得好,并不完全是之前的初衷,不是想多卖点给海外投资商,东瀛欧美厂商吗,我们目前只有卖hk的能力,期待这一拨儿住户把人气带起来了,看怎么卖给其他海外消费者,这就得靠沪海的实力了,我们敲边鼓。”
    熟悉他的都已经哈哈笑起来:“卫东就是一到出成果加担子的时候就滑头,但国际社区这个建设销售的趋势确实好,春节前后回沪探亲的海外侨胞都多了不少,那么下一步就是你说的要把社区人气规模做起来了?”
    让卫东已经比较清楚了:“对,一边尽可能推动入住,一边提高生活环境配套,商业街、商业中心,另外这建筑社区越来越成型,交通设施、公共绿化等等城市建设配套,到底哪些是开发商做,哪些是市政园林绿化做,都要精准细致的划分出来,这才是对各地做出的规范探索。”
    这就是交了十五亿,还有好几亿没交的原因。
    责任划分清楚前,该钱那就,商人不会吃闷亏。
    市里面就觉得你这是交代了,又好像没交代,这个项目的确成功了,但又没法推而广之。
    分管的都有点悻悻:“要不你再做个普通案例示范?”
    众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因为让卫东马上就像他们熟悉的那样,连连摆手,真的没法做了,看看沪海都有多少地产项目了。
    我真的不是地产商……
    所以还算是对去年工作的阶段性汇报吧,结束前让卫东才顺口提到自己暂时接手招商投资局的工作。
    日理万机的各位确实没注意到招投局已经开启了国内“民营”银行和社保这两块金融事务。
    更多以为是方便他对hk工作,还叮嘱他有什么需求都可以找沪海支持。
    现在hk的工作是重中之重,你在那边遇到的一些情况,大家也有所耳闻,注意安全。
    这些起身告别时的交流,已经带着点长辈关怀,同僚关心了。
    章兰芝低头站在外围,悄悄把那本相册揣进兜里。
    让卫东出来都有种侥幸过关的后怕,不能再加担子了。
    真的吃不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