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金身
“李逸了七百万钱,刚买下胜业坊西北隅原虞世基的宅子,”
靖善坊内,占据一坊之地的皇家寺庙大兴善寺内,万年不良帅赵昶向坐在上首的钱九陇禀报着。
钱九陇一袭白衣认真的听着,这位四十多岁,虽然在几天前刚晋升为左监门将军了,但仍还充当着皇帝耳目,暗里监察百官。李逸是皇帝亲自交待过,要多关注的人。
“工部令史王义,愿意帮李逸以四百万钱就拿下那宅院带球场,条件是李逸再给他一百五十万钱,总共五百五十万钱就能拿下原价七百万的宅园、球场,但李逸拒绝了,甚至说他不缺钱。”
钱九陇微微一笑。
有点让他小惊讶,但又不那么惊讶。
“这小子确实不缺钱,过年的时候,杜淹儿子行刺他,事后圣人把杜淹母子的产业都没官转赐李逸,据说价值过千万。他又有不少作坊,听说也挺赚钱的。
他先前还卖金薯祥瑞,一颗卖十五两黄金,都卖了几百两黄金了,”
赵昶在万年县坊间被称为活阎罗,手下统领着一群不良人,在捕贼揖拿,尤其是刑侦审讯这块独有手段。
可在这位曾经的天子家奴,如今的金紫光禄大夫、左监门将军面前,赵昶却恭敬温驯的如同一条狗。
“宁肯多一百五十万钱,还真是任性。”脸上一条长疤的赵昶道,他想起去年初见李逸时,是他来万年县衙报案,他村里的一家人失踪,当时李逸还给了他一两黄金,是个大方的。
只是想不到,如今大方到一百五十万钱都看不上了。
“那是他聪明,你以为他如此年轻,一年时间不到,就能一路晋升为银青光禄大夫、浅水县开国公,真是运气好?这个年轻人,做事滴水不漏呢。”
“你把那个王义好好调查一下,胆子不小,张口就敢拿一百五十万,真不怕噎死。”
赵昶笑笑:“王义只不过是个小小的工部令史,流外吏而已,他哪有这么大胆,不过是给人出面,这一百五十万,要分的人很多。”
“那是你的事,好好查清楚。”
钱九陇说完,便起身离开。
漫步大兴善寺内,红墙之外,是京师繁华,红墙之内,则是佛音袅袅,晨钟暮鼓。
不过钱九陇却很清楚,这里并非表面上看到的佛家圣地这么简单。
大兴善寺的历史可追溯到晋武帝时,距今都有五百年了,隋文帝营建大兴城,在九五高岗之地,朱雀门大街旁,特置大兴善寺和玄都观,大兴善寺便是原遵善寺移来改名,
开皇年间,许多天竺名僧抵达长安,在此译经传法,到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密宗祖庭。
隋灭唐兴,
大兴善寺依然是山门宏伟宛如城楼,整个寺庙占地广阔,独占五百多亩地,僧舍千间。
钱九陇也还很清楚,大兴善寺不仅是寺庙占地广、僧侣数量多,而且他们的净人、佃户也多,田地、作坊无数,更是长安最大的放贷者。
皇帝今日来寺中拜佛,
此时在舍利塔前,这座六边五层的砖塔,每层每面都设有佛龛。
钱九陇来到皇帝身边,陪着皇帝逛了一圈。
中午就在寺中吃斋饭素席。
素鸡、腐竹、豆腐、野菜,菜很清淡。
钱九陇在席间,把李逸七百万买宅子的事禀报。
皇帝夹起一块腐竹吃的很满意,“这小子现在做出什么事来,我都不觉得惊讶了,小小年纪,倒还真有定力,一百五十万钱的便宜,也不肯占,让他做铸钱使,铸造新钱,我倒是更放心了。”
“臣已经派人去查那工部官吏了。”
李渊点头,又夹了一筷子香干拌马兰头。
“贵璋啊,你觉得这大兴善寺如何?”
“宏伟气派。”
“你还少说了一点,有钱。你看这寺中,到处都是铜像金身,李逸说铸新钱缺铜料,可这寺里到处都是铜佛像,铜法器,就那大雄宝殿里三尊大佛,大和尚说每尊两丈高,用铜三万六千斤,还用了许多百两黄金贴金······”
李渊话里都是充满着惊叹,
仅那三尊大佛,就用了十多万斤铜,还贴了三百两黄金。
“李逸说铸开元通宝新钱,一贯铜钱含铜八五,火耗十一,一贯钱实际用铜差不多六斤,这三尊大佛像的铜,能铸两万多贯新钱。”
钱九陇没接这话,
这可是大兴善寺,释教诸宗之一,虽说不如三阶教更势盛,但杂密却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谁敢打大兴善寺中铜像金身的主意?
就是天子,也不敢吧。
李渊吃着和尚们精心准备的素席,却在说着如果让和尚们听了会肝颤的话,
“李逸说如今铜器贵重,许多不法商人,甚至是一些寺庙,都直接把铜钱熔炼取铜,然后铸造铜器出售,或是铸造铜佛像、铜法器自用,
你知道熔钱铸器有多大的利吗?一般铜器都能达到每斤六百钱,熔钱铸器利润至少三倍。
如大兴善寺这些寺庙,他们接受布施捐赠,又放贷钱粮和质库抵押,大量的铜钱流入寺中,
可他们却把钱熔炼取铜,用来铸铜像、法器,或是铸造铜镜、香炉、唾壶、铜铛、马镫、执壶、铜盘等售卖。”
“天下钱荒,这些和尚们倒要占很大一部份原因。”
钱九陇静静的听着,他跟随皇帝多年,知道有时皇帝也只是自言自语,并不是在问他。
“李逸说要解决钱荒,得铸造新钱,逐步废止旧钱,打击恶钱,规范私铸,甚至要禁囤钱,禁毁钱铸器,甚至直接禁止民间铸造和使用铜镜以外的铜器,禁止寺庙用铜来铸造佛像、法器,让他们用铅锡木土等做佛像法器,
还要鼓励开采铜铅锡等矿,同时又要限制铜镜等铜器价格,每斤铜器价不得超过一百六十钱,这样就能降低熔钱铸器牟利的行为,
你说这小子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你说他说的那些,有哪条是能轻松做到的?”
“算了,年轻人有冲劲也是好事,让他去试吧。”
饭后,皇帝漫步寺中,看着那到处金光灿灿的佛像,仿佛看到了无数的新铸开元通宝钱。
“二百万买个马球场,李逸这是也想打马球了?那就赐他一套马球月杖。”
胜业坊。
李逸豪掷七百万,买下了四十八亩的虞世基旧宅和隔壁二十四亩的马球场,独占了胜业坊一隅之地。
“接下来,三娘你带人来打扫、装饰一下,然后挑个吉日,让十娘带大家搬过来住吧。”
这里其实完全可以拎包入住了,一切家具家用齐全。
罗三娘点头嗯了一声。
“我一会就回宜寿宫去了,家里你帮着照顾一下。”
回到平康坊,
李逸把宅契交给杜十娘保管,
虽然也想在家中多留些时间,可铸钱的任务紧,而且他还有个安抚南山流民的善后活。
吃过午饭便告别妻儿出门,
罗三娘依依不舍的送到街上,很想跟着李逸同去。
昨晚李逸回来,并没有住她那,而是住在了新罗婢那,这让罗三娘很是失望,这刚回又走,下次见面又不知道要多久。
“春耕开始了,各处庄子都要忙起来了,要是各处管事、庄头、掌柜的要来支用钱粮,你多操些心。”
骑马回宜寿宫,
一路上看到关中原野上,许多百姓都在忙春耕。
春天百姓们忙着种些谷子、糜子这些,这些大多是轮作。
回到宜寿宫,已是傍晚。
匠头赵丰赶紧来询问样钱是否得到通过。
“嗯,圣人对你雕刻的象牙样钱非常赞赏,就按此雕刻祖钱,你赶紧带匠头动手,雕好后还得再送圣人御览审核。”
李逸把一众铸钱匠头都叫过来,
“从现在起,赵丰检校宜寿钱监的丞,授八品。”
须发白的赵丰上前,接受李逸的任命。
紧接着李逸又挑选了四个老匠头,任命他们检校监作,授九品。
又任命了炉长、班头等。
一边让赵丰他们雕祖钱,一边准备铸钱前期工作。
“每炉需匠丁三十六人,按县公的安排,采用大坩埚等则日可铸两万钱,如果母钱翻砂法熟练,则还能再提高产量,”
一个完整的铸钱,工序极多,从熔炼合金,到制砂箱,砂舂填砂刮砂修型再到起模合箱充型开箱,
开箱后得到钱树,还只是毛坯件,还带着浇道铸柄,还要经过后续的锉边、滚边磨面洗眼,最后涮灰清砂,穿绳成串。
三十多个人一座炉子,一天能铸出两三万钱,已经很了不得了,以前他们最多一天一万钱。
“还请县公多调运铜铅锡料,另外炭需要很多,这三十六座炉子,木炭不能停,消耗量很大。”
铸钱炉是现成的,
工匠也是现成的,
工人倒也不缺,这里到处都是等待安置的流民,只要以工代赈,一天包两顿饭吃,再给一二升粮一天工钱,有的是人抢着要做工。
这也还能帮助流民善后。
“我们这就是在山里,又有这么多流民,直接安排人砍柴烧炭就是,一举两得,既解决炭的问题,还能降低成本,二来也可以安置一些流民。”
“还有现在开春了,我们可以组织流民和驻守在这的禁军,一起垦荒屯田,到时还能自给自足,节约开支。”
那些铸钱工人、烧炭工人的妻儿老小,可以组织起来开荒屯垦,组成生产互助组,李逸这边以钱监名义借给他们粮食种子农具等,这样也算是让那些钱监的工人没有后顾之忧。
与赵丰等一番商议过后,
初步定下,铸钱的匠头,带班的班头,包两餐,外加每天五升粟。工匠,包吃外,加每天三升粟工钱。
一般的铸钱工、烧炭工,则是包吃,加每天两升粟米工钱。
而其它负责运输等杂活的,则包两餐加一天一升粟工钱。
这个工钱已经很低了,只发点小米,没有钱。
可对于那些流民来说,这已经是让人激动的好消息,现在他们最缺的恰就是粮食,真给钱还没人愿意。
消息一出,无数人争抢报名,不管是铸钱还是烧炭,或是搬运,只要能有个活干能有口饭吃,还能拿到些小米做工钱,就满足了,起码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季节,不会再担心饿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