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长乐
京东,
早春的浐水裹挟着秦岭余雪的寒意,在长乐坡下蜿蜒流淌。
长乐坡上长乐宫,
李世民凭栏远眺,望春亭飞檐上的铜铃在冷风中叮当作响,惊起几只寒鸦掠过水面。
这位大唐秦王手抚宫楼栏杆,“今年的杨柳竟还没发芽。“
房玄龄捧着铜暖炉趋前两步:“殿下,今年闰二月。“
李世民奉旨出京十里前来迎接太子凯旋,
玄霸素浐,两河一清一浊,李世民看着浐河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和太子,如今兄弟俩人倒是越来越生分疏远了。
朝廷开龙首渠引浐河水流往禁苑,在此分为两支,一支北流太极宫,一支西流春明门内。
“今年春天来和格外的迟啊,往年这个时候长乐坡可是已经杨柳吐新,野草青青,到处都是踏青的长安百姓了。”李世民道。
长乐坡襟抱浐河,背负龙渠,清水环绕,确实是个胜景。当年杨广称帝后,据说常做恶梦,于是就长住长乐宫,直到后来营建东都去了洛阳。
“怕是要耽误春耕。”房玄龄道。
从长乐坡下到浐水两岸,有隋朝的望春亭和月灯阁,还有王公贵族名门的别墅庄园,
这些庄园别墅修的极为奢华,不少还都配有马球场。
“李逸这次可是大大露脸啊,这小子真是到哪都能折腾出一番动静来。随军为记室,安排他押粮,结果都还能夺取三堡五寨,招降九将万兵,我都佩服的五体投地,”李世民笑指着距离望春亭不远处,“我在那有个别墅,还带有一个马球场,
便当做礼物送给那小子吧。”
杜如晦道:“我记得大王在浐河还有不少地吧。”
“哈哈哈,”李世民大笑,“看来都知道李逸喜好黄金、良田,爱好美食、美人了。”
李世民名下有不少庄园别业,浐河这里就有一个别墅,别墅环之以桑,带着五百亩田,有僮仆三百人,耕种、丝织,还有碾硙,有榨油、酿酒等作坊。
是一个很成熟的中等规模庄园经济。
地理位置又好,这庄园虽仅五百亩地,但挺值钱。
“长安都亭驿,距东边下一驿滋水驿,有二十六里,虽说三十里一驿,但我觉得可于两驿之间,在这里再增设一驿,”李世民以他敏锐的目光,发现了一个问题。
“嗯,毕竟这里是京师,迎来送往,军情公文也多,马常累死,增加一驿应当能大大缓解。”房玄龄也赞成。
李世民又指着前面浐河,
“国家帝业,本在京师,万国朝宗,百代不易之所。但秦中地狭,收粟不多,倘遇水旱,便既匮乏。如今禄廪数少,转运不过一二十万石,但将来天下一统,国运渐广,漕运必数倍于前,只怕支犹不给,
“前朝隋文帝命宇文恺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率水工开凿新渠,经渭口广通仓下,至潼关入黄河,长三百余里,渠下人民颇受其惠,然则此渠如今又已渐淤堵,”
李世民认为,当根据隋代关中漕渠的旧迹,于渭水之南开凿一条与渭水平行的漕渠。这条漕渠西起禁苑之西,引渭水东流,中间横断灞水和浐水,东至华阴永丰仓附近与渭水汇合。漕渠开成后,又在长安望春楼下凿一潭,以通漕舟。
这样一来,在永丰仓和三门仓所贮存的米,都可用船一直运往长安,不必再像以前那样用牛车陆运一段路了。由于全程改用水道运输,粮食的运输自然大大增加。
“若是能在此修成水潭码头,则能成为长安漕运码头,到时关东中原,甚至江淮之粮布,都可直通京师。”
房玄龄没想到秦王能够想到这么远,
“重新疏浚隋广通渠,得动用不少民力,若要再引浐水挖个运河码头,工程不小。”
如今天下未定,搞这么大的工程,不太合时宜。
李世民缓缓道:“李逸出征前,曾跟我提起过如今长安城郊的那些难民,虽然长安城里见不到难民涌入,甚至长安城墙十里内都看不到多少难民,
可那不过是官员禁止难民靠近长安城十里,在京郊三桥、灞上、咸阳等地就有大量难民聚集,
李逸曾跟我说,这些难民虽非关中人,可也都是天子子民。既然来了长安,朝廷总不能视而不见,他觉得可以以工代赈,给他们一些活干,然后发给粮食,这样既赈济了灾民,也能做些实事。”
疏浚漕渠,甚至在这里挖一个运河码头,李世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以工代赈项目,也不要求马上能修好,先把灾民组织起来,慢慢干也行,总好过大量难民聚集在长安城郊等死强。
“不管是应对刘武周南下入侵,还是以后朝廷东出收复洛阳,将来都需要运粮供军,若是漕渠修好,水运比车马运输能大大节省人力和粮食消耗。”
“也对。”
几人聊着,侯君集上来禀报,“太子率军马上到长乐坡。”
“随我前往迎接太子!”
风卷红旗,
两万东征府兵凯旋,
旌旗中央绣着的唐字,在午后阳光下熠熠生辉,
李逸勒住照夜白的缰绳,这匹大宛名驹不耐烦地踏碎冰碴,马镫上嵌着的瑟瑟石在阳光下泛着幽蓝。
这匹太子所赐宝马,价值数百贯。
李逸今天也换上了绢甲,仿照的是明光铠,以图案华美的绢和织锦为面料,内衬厚帛,绢面上还镶有皮革、金属饰件。
外表上跟明光铠无异甚至更华丽,但实际上没太大的防御性能,这就是礼仪用的。
丈八马槊尾纂卡在得胜钩内,槊杆鸟翅环挂在臂膀上,携弓佩刀,威风凛凛。
他的身后,是他所率领的右厢后军,总共两千六百人,其中战兵一千八百五十人,有三十七个战队,弩手二百五,弓手三百,跳荡四百、奇兵四百,马军五百,辅兵还有七百五。
在陕州,
太子按朝廷命令,把军队重新整编,保留了一万四千战兵,六千辅兵,其余的士兵则留在陕东,加强各州防御。
这一万四千战兵,骑兵达到了四千,重新整编后,战斗力还提升了。
李逸也成为了七军的右后军的总管,
他们这两万人将在长安接受皇帝检阅,稍做休整,便要开赴河西,讨灭西凉李轨。
距长安仅有十余里,
数骑奔来。
“秦王奉陛下旨意,已在长乐坡恭迎太子凯旋。”
太子李建成勒马驻足,回望蜿蜒十里的旌旗,笑道:“倒是辛苦秦王出城来迎了。”
身着鎏金绢甲的太子意气风发,对身旁的韦挺笑道:“也不知道二郎常宁宫修的怎么样了。”
长乐宫前,
李世民身着紫袍玉带,率领数十名官员上前迎接。
“恭迎太子凯旋!”
清朗的声音穿透北风,李建成坐在雄骏的玉骢上,却并没有下马。只是用马鞭轻敲着金丝鞍鞯,面带微笑居高临下的望着二弟:
“二郎辛苦了。”
“太子殿下东征才辛苦。”
“常宁宫修的如何了?”
“还在修建中。”
韦挺轻夹马腹上前半步,“依朝廷制度,诸王迎接储君,当行趋步之礼,面见太子更当解剑!”
“秦王面见太子,当自称臣!”
李世民扫了眼韦挺,目光望向兄长,建成面带微笑坐在马上看着他。
“臣恭迎太子凯旋!”
李世民先退后,然后小步快走,重新来了一遍。
“哈哈哈,二郎不必多礼,”建成哈哈笑道。
李世民脸上没什么变化,拱手道:“臣弟在此置备了酒水食物,请太子殿下与将士们饮用。”
“离长安还有十余里路,就不在这停顿耽误了,先回京城。”李建成挥手,命令全军继续前进。
李世民站在路边,看着骑马远去的背影,袖中的手紧握成拳,指节发白。
李逸的右后军位置很靠后,
等他来到长乐宫下,李世民带着一众官员还站在那。
李逸远远的跳下马,上前行礼。
“大王。”
“无逸现在是一军总管了?”李世民笑着道。
“赶鸭子上架,我啥也不懂。”
“行军赶路辛苦了,吃点东西再走。”李世民招手,麾下把准备好的酒食搬来。
李逸笑道:“这还真有点饿了,多谢大王。”他挥手命令暂时休息饮食。
“你这次可是立下大功啊,我在长安听闻都是为你高兴,来,敬你。”
“不值一提。”
说起这次谷州之行,李世民很感慨,“我都没想到,这次太子能够赢的这么干脆,”
“王世充不得人心,看秦叔宝他们就知道了。”李逸笑道。
这一次,太子赢的轻松,根本没费什么力气,他跟王世充对峙数日,都没正面交战过,主要是任瓌在谷州城坚守,李逸在外围打了几仗。
但太子是主帅,所有功绩都是他的。
面对得意洋洋的太子,李世民也只能是憋一肚子气,他几次请战,可皇帝都不让他领兵,他也只能呆在长安神禾塬上为母亲修常宁宫了。
刚才太子那样,真是又深深刺激了李世民一把,都有些忍不住了。
马上太子又要挂帅西征,这要是再灭了李轨,太子还不知道要得意成什么样子。
“无逸,有没有办法,让我能够接替太子西征?”李世民凑近低声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