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88章 娘家人
    第188章 娘家人
    奉义宫总监还没正式上任,李逸就被停职了。
    可皇帝一天三道诏书,虽第一道是停解,第二道却是敕修私庙,第三道更是属籍宗正寺。
    以前的野道李逸,现在一跃成为皇族。
    他停职在家反省,可上门的客人络绎不绝,这时满长安也在传李逸的身世,说他是滑国公李景曾孙李芝之子。
    十六年前,李芝如何悔婚范阳张氏,而攀附杨素的旧事翻了出来,甚至后来张氏抱着孩子上门,他又如何两次抛弃的事也被人传出,
    一时间,人们对李逸倒是多了些同情,反而对李芝多了几分批判,连带着李景当年跟杨忠女仆私通,生了李圆通后不承认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也翻了出来。
    李家的名声倒是又坏了几分。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当年李景不肯承认跟杨家女仆生的孩子,谁知后来杨家得天下,李圆通一奴隶也跟着鸡犬升天,官至尚书爵封郡公呢。”
    “是啊,李景孙子悔婚范阳张,却又攀附弘农杨,连亲儿子都不要,结果这抛弃了十六年的儿子,现在也是半年就封开国伯拜总监,现在更是属籍宗正寺。”
    “这说来确实啊,如今李圆通的儿子李孝常,属籍宗正寺,封义安郡王。李逸也属籍宗正寺,封浅水县伯。
    他天水李氏,这以前不被承认的两支私生子,如今反而成了皇族宗室,倒是他们自己,现在连个爵位都没保住啊。”
    “活该,李家家风不正,就该如此。”
    在这个十一月,
    李逸成了长安热议人物,
    李芝原来让人四处散播李逸是他亲儿子,儿子打老子,想要弄臭李逸名声,谁料最后风向大变,
    反倒是他李芝名声臭了,
    大家对李逸反而一开始是同情,后来更是羡慕了。
    人家出生就被抛弃,被老道收养,从小学道,云游天下。师傅死后被迫还俗,结果却能写出三字经、献药秦王助建长武大捷,跟着去泾州平定薛举父子,这又献武德犁、献祥瑞金薯,
    加勋赐爵升官,
    半年时间,白手起家,就有如今官爵,谁不羡慕,谁不赞叹一声,
    人家还娶了京兆杜氏嫡女,纳的妾都是曾经郡公府的嫡孙女,
    这简直是人生逆袭典范,多少人做梦都梦不到的。
    李逸天天有见不完的客,收不完的礼,
    绝大多数都不认识,
    “阿郎,范阳张氏来人了,”
    听到范阳张氏,李逸也不由的起身,无逸生母就是范阳张氏。
    “我亲自去大门口迎接。”
    这是舅舅家来人了,就是不知来的是谁。
    乌头门外,
    一个年轻人站在那,身后跟着个老仆。
    年轻人看着跟李逸好像差不多年纪,一身白色布袄。
    “范阳张皓,拜见浅水伯。”
    李逸把人请进大门,在前院客厅招待。
    看张皓衣着打扮,像是个落魄的士子,但精气神不错,也很有礼貌。
    他落坐后,直接道明身份,
    “家父讳河,在朝任大理少卿、爵封范阳郡公,如今奉旨抚慰河北。”
    李逸对张河这名字没啥印象,
    可对方父亲是郡公、少卿,怎么却这么一身,刚才还以为是哪个穷亲戚来打秋风。
    他也只提了两瓶祁县陈醋做礼物,
    倒不是李逸只看衣裳贪图礼物,就是觉得有些奇怪。
    “我现在国子监读书,听闻了浅水伯的身世后,才唐突来访,冒昧请问,浅水原真是李芝和他退婚的张氏所生之子吗?”
    李逸不想承认李芝是他爹。
    “不瞒浅水伯,当年李芝的未婚妻张六娘,乃是我姑姑。”
    听到这,
    李逸才点了点头。
    张皓有些激动的起身,对着他又拜,“表兄,”
    李逸也起身,“表弟,我母亲现在哪,可还好?”
    张皓叹气,
    “我阿耶说,当年李芝退婚欺人太甚,可杨家李家都权势正盛,家族只能无奈忍受此屈辱。
    可谁知,后来六姑却发现怀有身孕,六姑坚持要生下这个孩子。
    数月后,生下一个男婴,姑姑本想自己抚养,可家族不让,姑姑只好将孩子送到李家,可李芝却不承认,还将姑母羞辱一番,姑母留下了孩子离开,
    回来后大病一场,回了范阳方城老家,不久后便出家了。
    六年前,传来噩耗,病逝了。”
    张六娘,才二十几岁就病逝了,本来到现在也才三十出头。
    张皓父亲张河,跟张六娘子不是亲兄妹,是同祖父的堂兄妹。张河父亲早年在并州祁县做官,后来就留在那定居。
    张河小时候,父亲早因得罪权贵被免职,后又多病,长期卧床,张河非常有孝心的侍疾,喂饭喂药,每次喂汤药,还要先尝一口看看苦不苦。
    到他十四岁时,父亲病重撒手人寰,张河在父亲墓前搭了个草棚,一守就是三年。
    孝心感动乡里,惊到官府,县令郭湛亲自送牌匾,还把他们所在的里,改名为至孝里。
    张河后来跟朋友在外游玩,朋友晚间突发疾病去世,他为了不惊扰其它客人,又不想让友人不至于凄凉,硬是跟友人尸体睡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才为友人买棺材买新衣,为遗体穿戴入殓,雇车扶灵回乡。
    年纪轻轻的张河就孝义广传,还引的并州文水经营木材的巨商武士彟感动,加上武士彟以前跟张河父亲有旧交,向朝廷举荐了张河。张河步入仕途,
    一路做到监察御史,秉性耿直,刚正不阿的张河,弹劾了不少权贵,对杨广的横征暴敛十分不满,劝谏无果后愤而辞职回乡种地去了。
    后来大业末,武士彟从龙起义,便想起了张河,向李渊大力推荐此人,李渊也早听张河大名,便任命他为大将军府户曹参军。
    张河表现很不错,办事能力也强,
    尤其是他以大理少卿之职,出使河北,抚慰各州,成功的说服了罗艺、邓嵩等数郡归附朝廷,也因此功封范阳郡公。
    张皓比李逸小两个月,今年也十六岁,他今天穿的俭朴,倒也不是装的,而是张河明明是四品少卿,还有郡公之爵,但他很穷。
    以前张河父亲久病,家里治病钱基本光了,张河做官也很清廉,辞官后回乡种地,隋末之时更是艰难。
    这跟着李渊,也才两年不到,就算现在官职高了,张河也是两袖清风,俸禄还大都拿去接济亲友乡邻。
    所以今天张皓提两瓶陈醋来,不是小气,也更不是瞧不起李逸,是只拿的出这个。
    “我娘家里还有其它人吗?”李逸问。
    “你外祖父当年也曾为一州刺史,还有郡公爵位,我阿耶如今的范阳郡公,当年就是你外祖的封爵,只是后来你外祖病逝走的早,
    也许正因你外祖走的早,所以当年李芝才敢这么悔婚,”
    当年那件事,可以说对整个范阳张氏都是极大的侮辱,可张氏却没能力反击。
    张六娘的父亲病逝,
    留下的几个儿子也都没什么特别出色的,连爵位都没能继承,都只是八九品的小官,
    面对当时如日中天的权相杨素,还有天水李家,
    张家确实敢怒不敢言,
    其实也怒过,也言过,
    但天水李家都没把他们放眼里了,杨素更是理都不会理张家。
    当时的杨家在朝中尚书就有四个。
    而天水李家,李景是国公,他儿子也是县公,李芝也有侯爵。
    反之,张家在六娘父亲死后,张家没有一个有威望有地位的。
    因为六娘坚持要生下孩子,
    后来张家也是被杨、李两家一直打压,张氏子弟都受了不少牵累。
    李逸有五个亲舅舅,现在或在窦建德手下,或在罗艺手下,还有在刘武周手下和洛阳王世充手下的,就是没有在长安,在大唐任官的。
    也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反倒是当年做为旁支的张河,反而是跟对了人,一年多时间就从一个老家种地的,变成了范阳郡公、大理少卿。
    两人聊了许多,
    李逸也知晓原来张河就是张道源,张道源这名字他听过不少次,口碑名声不错,师兄孙伏伽曾评价他,行事谨慎头脑精明。
    炀帝之臣于士澄,曾奉旨抓捕盗贼,一口气抓了两千人,严刑拷问,屈打成招,两千人都报为盗贼,杨广命全部斩杀,大理丞张元济亲自审问,发现只有五个人曾经做过盗贼,
    可于士澄仍将两千人全斩杀。
    李渊称帝后,就命令将于士澄抄家,妻女赏赐给臣子,当时还有何稠也被大臣弹劾说他刻意奉承杨广,造六合城、龙舟等劳民伤财,也把他家抄了。
    张道源就分到了两人的妻女为奴,
    可张道源却说祸福无常,仁者不能趁人之危,掠人子女为奴仆侍妾,他以衣食相赠,将她们放免为良,并遣送回家。
    当初李逸听到这故事时,他也得了李渊赏赐的姬氏,也本是罪官之妇,李逸觉得对比张河,还挺不好意思,没人家境界高。
    想不到,张河居然是他从舅。
    他还听说张河很穷,
    为官清廉不说,就连他发的俸禄、得的赏赐,他都把大多数拿去接济族人,帮助穷困百姓了,
    张家很穷,却经常去城外施粥。
    对比人渣李景李芝祖孙俩,这张道源却跟圣人一样了。
    知晓了无逸的身世,
    结果生父是渣男,生母却十六年前就出家,六年前已病逝。
    人生世事无常,大肠包小肠,
    李逸终究是穿越者,面对这些消息,没什么太多悲伤。
    只觉得张六娘挺可怜的,李芝则更让人恨的咬牙切齿了。
    李逸留张皓在家吃饭,
    表兄弟俩聊的倒是挺好,张皓也没见过张六娘子,但是对张家对六娘,总比李逸知道的多点,甚至对天水李家,他知道的也比李逸多。
    “李芝和杨氏的长子李嵩,现在也在国子监读书,”
    “李芝现在有十五个儿子,还有十三个女儿,”
    李逸听的有点震惊,这个渣男这么能生?
    “听说李芝在外,还有外宅妇,私生子女还有十几个。”说到这,张皓顿了下,想到李逸也算是私生子,不好再说下去了。
    李逸问,“李芝当年攀附杨家娶的弘农杨氏女,他敢置外宅妇,生私生子?”
    “以前李芝不敢,但杨素死的早,后来杨玄感谋反叛乱,他妻子杨氏还是靠李景向皇帝求情才保的没被没入掖庭,杨氏哪还能在李芝面前威风,
    李芝受牵连被夺爵免职后,据说也早就不怕杨氏了,这五年来,李芝纳妾不断,还置了好几个别宅妇,杨氏管都不敢管。”
    李逸对李芝的印象更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