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6章 方法不在新,管用就行
    第336章 方法不在新,管用就行
    “说详细点。”坐在对面的警员冷着脸:
    “从头说。”
    “好好,我说。”那人赶紧应声道:
    “从头说的话,大概是三年前吧,我刚出狱不久,之前的一个狱友联系我,说让我跟他一起干。”
    “对了,就是和我一起被抓的,年龄和我相仿那个。”
    “刚开始我以为就是开车送货,等干上了我才发现运送的是人,而且还是智力不太健全的人。”
    在观察室看着这一切的于大章,立刻命令另一名警员将这个信息共享给另外两个审讯室。
    同时于大章也意识到,这个人是后来加入的,最早开始负责运送的人搞不好已经负责其他方面了。
    “当发现这是在违法时,我也想过退出,毕竟里面的日子不好过,我不想再进去了。”
    那名青年见没人打断他,便继续说道:
    “可他们给的报酬实在让人无法拒绝,不管有没有活儿,月薪固定两万,而且还有奖金。”
    “每运送一次,我个人就有五千元奖金,干到第二年的时候,月薪升到了三万,奖金也变成每次七千元。”
    清酒红人脸,财帛动人心。
    更何况对方给的实在太多了……于大章看着监控画面,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些刑满释放人员本就不好找工作,冷不丁有这么一个赚钱的机会,很少有人能拒绝得了。
    像叶智羽那样,甘愿熬夜去分拣场工作的少之又少。
    在贫穷和违法两个选项上,很多人都选择了后者。
    “这些年一直都是你们三个一起?”对面的警员问道。
    “是的。”那名青年回答道:
    “之前什么样不知道,我也没问过,我加入后的这三年始终是我们三个一起押车运送。”
    这种违法行为一般都是找熟人一起干,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人数一旦够了,就轻易不会换人,除非是有人主动退出或者生病等意外情况。
    “你们是从哪里接的人?”警员问这个的时候,语气很严肃。
    于大章听到后,也紧张了起来。
    对方的回答将决定案情的进展。
    如果他们是直接从那个地下监狱接的人,接下来就省事了,组织警力直捣黄龙,这个案子就可以完结撒了。
    不过于大章知道不会这么容易的。
    因为之前方鹏的供述里曾提到过,他被运送出来的时候,中途曾换过一次车。
    对方肯定早就做好了防范。
    但于大章还是存在一点侥幸心理。
    三年啊,这么久的时间,难道就没有一次要人要得急的时候?
    而且这么长时间也足够让人放松警惕了。
    “在雁城和建宁的交界处。”
    那名青年回答得很干脆:
    “对方会随机选好一处没有监控的路段,而且是那种偏僻且人迹罕至的地方,但范围不变,全是在两城的交界处。”
    这种交接方式很常见,于大章在前世查案时,就曾多次碰到过类似的情况。
    尽管这种方式缺乏新意,但它的实用性却是不可忽视的。
    像他们这样负责运送的人,会被形象地称为“脚”。
    这些“脚”彼此之间互不相识。
    他们唯一的联系就是在交接的时候短暂接触一下。
    这样安排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将各个“脚”隔离开来。
    一旦某个“脚”被抓获,由于他们之间缺乏直接联系,线索就会在这里断掉。
    是不是觉得这个方式有点熟悉?
    因为影视剧里经常引用到这种犯罪情节,这算是为数不多贴近现实的桥段了。
    就比如现在。
    被抓的这三个人根本就不知道怎么联系对方。
    每次他们接人,都是对方去联系他们,用的还都是网络电话。
    “你们就一次都没有去其他地方接过人?”负责审讯的警员问道。
    看得出来,他不甘心线索就在这断了。
    他们所有人可是整整蹲守了五天。
    “没有。”那名青年摇摇头:
    “一次都没有,交接的地点从来没离开过两城交界的地方。”
    太谨慎了……于大章都有些惊叹于对方的做事风格了。
    三年时间,严格按照制定好的规矩做事,居然一次都没有破例过。
    线索要断啊!
    听到这里,他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
    对方早在几年前就预想到了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早就对此做了应对。
    就不能通过这三个人将上一层“脚”钓出来吗?
    已经晚了。
    从营救行动开始的那一刻起,警方这边就暴露了。
    对方很快就会知道雁城工业区被端了,他们就算再心疼,也必须和这边做一个切割。
    不但会放弃这边的“脚”,就连洪柳文也不会再联系了。
    对方会切割掉雁城这边的一切。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收获,至少知道了对方是从哪个方向给雁城送人的。
    审讯继续。
    有了第一个人开口,另外两个人也相继开始交代。
    另一个青年干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五年之前他就已经开始往工业区送人了。
    他是被那个年龄最大的人找来的,两人沾点亲戚关系,还是同一个村子里的,一听有钱赚也就跟着做了。
    于大章听到这个人的供述,脸上露出些许笑意。
    别看这个“脚”只有三个人,但关系却挺复杂,是通过一个找一个,自发凑在一起的。
    那个年纪大的,是最后一个开口的。
    “我是七年前开始做这个的。”
    他说的内容立刻引起了于大章的注意。
    七年前!
    光是雁城这一个城市就已经持续了七年,难以想象对方已经做到了什么规模。
    “我是被我一个初中同学拉来做这个的。”
    此时那个男人脸上的戾气依旧没有散去,但眼神却很平静,语气也缓和了许多:
    “最开始的时候,这个工业区还没发展起来,只有零星的几家工厂,最早雇佣智障工的也只有两家板材厂。”
    “我那同学带着我去建宁那边接人,有时候好几个月也出不了一次车。”
    听到这里,于大章立刻拿起桌上的麦克:
    “问他,去建宁哪里接的人。”
    很显然,这个男人说的和另外两个人不一样。
    他没有提两城交界处,而是直接说去建宁接人。
    这说明最开始的时候,他们接人的地方更靠近那座地下监狱。
    负责审讯的警员听到后,立刻将话转述了一遍:
    “说具体地址,你们去建宁哪里接的人?”
    “在一个工业园的仓库里。”男人想了想,回答道:
    “每次我们去的时候,对方已经离开,仓库里只有被捆绑好的智障人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