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83章 陈允哲调任黑省
    第483章 陈允哲调任黑省
    新春佳节,本应该是走亲串友、宴请聚会的好日子。
    可今年各家都非常低调,宴席也不办了,亲戚朋友间只见个面唠几句家常就拉倒,谁也不想在这个特殊时期出什么幺蛾子。
    如此倒也不错,都少了很多事情,可以多陪伴家人。
    正月十六,倭国驻京公使伊集院向清廷提出关于东北三省的所谓六项悬案,其中之一就是所谓的间岛。
    清廷外务部侍郎梁敦彦接连与伊集院两次谈判,最终倭国被迫承认延吉地方乃大清领土。
    正月十九,朝廷正式下旨,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调任邮传部尚书。
    云贵总督锡良任钦差大臣,调补东三省总督,监管三省将军事务。
    在锡良未到奉天之前,徐世昌依旧履行总督职权。
    得知消息,曲绍扬派人带着大笔的金银财宝到奉天,送到徐府上。
    宦海沉浮起起落落的很正常,徐世昌虽然不再是封疆大吏,毕竟根基还在,将来还会受朝廷重用。
    曲绍扬与人交往素来真诚,绝不会因为对方一时的失意就避之不及。
    正所谓锦上添易、雪中送炭难,能长久维持的关系,才更牢靠。
    徐世昌接到了曲绍扬送的礼物和信函,十分感动,特地写了回信。
    信中叮嘱曲绍扬,眼下形势不明,不要太出风头,就老老实实在吉林巡抚任上,安稳比什么都重要。
    过年期间,张天志返回京津,通过一系列运作,金子银子如流水般拿出去疏通关系,最终有了结果。
    正月末,朝廷旨意下来,陈允哲升任黑龙江巡抚。
    张天志任北洋第五镇统制,兼直隶、山东军事参议,驻守山东。
    陈允瀚接替张天志,任奉天新军统制,兼奉天军务帮办。
    东边兵备道道员一职,由凤凰厅同知沈承俊接任,东边道镇守使由安东守备赵正国接任。
    沈承俊跟陈允哲私交甚笃,而且沈承俊的闺女,刚刚跟陈彦川定下亲事,两家算是姻亲。
    至于赵正国,那就更不用说了,是陈允瀚的师兄,定边军的骨干。
    也就是说,虽然陈家兄弟都离开了东边道,但东边道的实际控制权,依旧在曲绍扬的手上。
    因此,曲绍扬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
    至于曲绍扬自己,就如同徐世昌所说,还是安安稳稳的呆在吉林巡抚任上就好,暂时别贪图太多。
    二月初六上午,孟兰心突然发动,送去医院后费了不少劲,总算产下一个男孩。
    小十四诞生,曲绍扬给取名振昌。
    孟兰心岁数也不小了,这一胎怀的辛苦,生的也挺费劲,在医院住了三天,之后接回府坐月子,好生休养。
    二月初十,倭使伊集院与清廷外务部进行第三次谈判。
    倭国虽然承认了延边地带归属于大清,但要求在龙井、局子街、头道沟、百草沟、上泉坪、铜佛寺开为通商地。
    倭国在龙井设领事馆,其余地方设领事分馆,拥有领事裁判权。
    并且要求在上述六处以外的延边地带,允许设立倭国警察署、警察官驻在所,专司“韩侨事宜”。
    曲绍扬得知消息后,立刻联系了延吉军务帮办吴禄贞,联名上奏朝廷,陈述倭人在延边地带种种作为,坚决不同意伊集院所提出的要求。
    二月二十七,外务部参议曹汝霖与倭使伊集院进行第四次谈判。
    重申“延吉地方为大清固有领土,征之历史,考之图志,证据确凿,毫无疑义。”
    “越垦之民,早已服我法令,为我子民,成例具在,我之百姓,由我裁判,名正言顺。”
    清廷建议将延边地带问题,提交海牙和平会议公断。
    二月末,交接完东边道事务的陈允哲,带着一妻二妾,五个子女,加上随从护卫等几十人,乘火车前往齐齐哈尔赴任,途中路过吉林城。
    曲绍扬、陈秀芸夫妻带着孩子们,亲自到车站迎接。
    “爹,娘,赵姨娘、李姨娘,一路辛苦了。”
    陈彦川去年中学毕业,目前在吉林实业学堂就读,正在筹备出国留学事宜。
    过年期间他回安东看望父母,正好定下了婚事,年后就赶回来继续读书了。
    “大伯、伯母安好,两位姨母安好。”陈静雅也跟着上前来见礼。
    这丫头今年中学毕业,目前还没想好接下来读哪所学校。
    陈秀芸和曲绍扬有意让她学医,可她死活不肯,非得喊着要跟振武一起去讲武堂。
    别说这年月了,再过几年,也没听过讲武堂招收女学员啊,曲绍扬夫妻自然不肯。
    后来陈秀芸又建议侄女读师范学堂,目前还在考虑当中。
    “大舅,大舅母,表弟、表妹,好久不见。”
    振武领着弟弟妹妹们上前来,热情的跟陈允哲一家子打招呼。
    “哎,好久不见,孩子们都这么大了。
    彦斌、彦辉、彦培、静安、静和,快过来见过你们姑母、姑父,还有表哥表姐们。”
    陈允哲目前有四子两女,长子彦川、次子彦斌、三子彦辉都是沈丽珍所生,四子彦培,闺女静安、静和乃是妾室所生。
    陈秀芸看着侄儿侄女们,喜欢的不得了。
    “好,好,瞅瞅这一个个多招人稀罕啊。
    走,跟姑姑回家去,这回过来,多住些日子,让姑姑好好稀罕稀罕。”
    火车站人来人往,太乱了,不适合闲话家常,于是众人见面打了招呼后,赶忙坐上马车,前往曲府。
    巡抚府里,杨春红、林玉环领着几个小的,还有府里下人们,正等着呢。
    闻听大人和夫人已经进府,二人立刻带着孩子们出去迎接。
    众人寒暄几句,到前厅坐下聊天。
    陈秀芸和沈丽珍又好几年没见了,姑嫂二人碰到一起,自然有无数的话说。
    陈秀芸少不得打听打听父母的情况,陈允哲调任黑龙江,也不知道陈郎中夫妻如何安顿。
    “咱爹咱娘身体挺好的,咱爹一顿饭还能吃两大碗呢。
    不过他们岁数都大了,安东到齐齐哈尔这么远,实在不敢折腾他们。
    本来,爹娘说是要回宽甸老家,我们都不放心。
    后来我们跟老二两口子商议了,咱爹咱娘暂时先在安东,过一阵子老二他们在奉天安顿好了,就接到奉天去。”
    按正理,长子养老天经地义,这些年陈郎中夫妻也一直都是跟陈允哲他们住在一起。
    可齐齐哈尔实在是太远了,哪怕是有火车也不行,陈郎中他们岁数大了禁不住折腾。
    所以兄弟二人商议之后决定,等天气再暖和暖和,出门方便了,就把陈郎中夫妻接到奉天,由陈允瀚夫妻奉养二老。
    陈秀芸闻言点了点头,没有发表什么意见。
    若陈家兄弟众多,不可能人人都做官,总会有人留守老家。
    陈郎中夫妻也在老家颐养天年即可,陈允哲、陈允瀚兄弟安心在外做官,替家族争光。
    可偏偏,陈家就这么两兄弟,俩人还都有官职在身,那就不好办了。
    按正理这种情况下,应该是沈丽珍跟何青竹陪着陈郎中夫妻回老家,在公婆跟前儿侍奉,陈允哲领着儿子,还有妾室去赴任。
    可陈允哲那俩妾室一看就老实巴交的,估计也没多大能耐,她们恐怕掌管不好巡抚府诸事,闹不好还要给陈允哲添乱。
    所以,让陈郎中夫妻跟随次子到奉天,已经是眼下最佳的办法了。
    陈秀芸作为出嫁的女儿,帮不上家里什么,就不能理所当然的指手画脚。
    陈秀芸跟沈丽珍俩人聊的热乎,杨春红和林玉环一看,也不能冷着陈允哲的俩妾室啊,于是主动凑过去,跟那俩人闲聊。
    应该这么说,曲绍扬的这几位妻妾,哪一个都不是简单的人物,单拎出来都是当家主母的材料。
    相比之下,陈允哲的那两位妾室,就逊色太多。
    当然,老实也有老实的好处,最起码家宅安宁,少了许多妻妾争斗。
    大舅哥一家来到,曲绍扬肯定得热情招待,府里摆下丰盛的宴席,款待陈家众人。
    曲绍扬陪着陈允哲喝了点儿酒,等宴席结束后,俩人又去书房聊了许久。
    陈允哲对黑省不太熟悉,少不得要向曲绍扬请教一番。
    吉林与黑龙江挨着,两省人文风情相近,各项事务也差不太多。
    曲绍扬与之前的巡抚程德全交情不错,对黑省一些事情也都很清楚,于是就给陈允哲说了说。
    “眼下黑省最主要的任务,一个是发展经济。
    那边人口还是太少了,地广人稀,那么多荒地无人耕种,实在可惜。
    大哥到任后,可以从农耕、招揽流民等方面入手,先把人口发展起来,然后再大力发展工业。”
    人口,是发展的基石,连人口都发展不起来,那还能干什么?
    就算黑省有再多的资源,没有人开发,那不也白扯么?
    “再一个,是防范老毛子。
    他们一直都觊觎咱东北,始终也没死心。
    之前程巡抚在任的时候,跟老毛子签了不少合同,你到那边之后,估计需要费点儿时间理顺一下,尽量争取权益。
    能收回来的就收回来,即便收不回来的,也得想办法争取合办,不能让毛子独占利润。”
    从庚子国难开始,毛子在黑省逐步发展势力,到如今已经不容小觑,这是陈允哲上任后,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
    如何在不与毛子起太大冲突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权益,是个不小的挑战。
    “不过,我听说毛子国内现在也是矛盾重重,保不齐哪天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我随时要保持警惕,一旦有合适的时机,争取赶走老毛子,收回路权,以及图们江出海口。”
    距离俄国十月革命,也没剩多少年了,眼下他们必须抓紧时间积蓄实力,以应对将来的形势巨变。
    “对了,大哥,我给你推荐个能人,王岷源。
    原本是我这儿警务学堂督办,如今在行省公署民政司任佥事。
    此人可了不得,才学过人,秉公执法,人称铁面。
    当初我可是了不少工夫,才把他请出山的,你看我这吉林城的警务,让他治理的井井有条,相当厉害了。
    这也就是大哥来了,不管怎么样我也得鼎力相助,换成旁人,我可舍不得。”曲绍扬笑着说道。
    陈允哲一听这话,立时瞪大了眼睛,“哎呦,你说的人,我知道。
    当初他考取优贡,在奉天书院念书,跟我一年考取廪生。
    只是我到奉天书院读书时,他已经离开了。
    后来听人说他因父母年迈,家中贫困,不得已弃儒学医。
    此人有大才学,我在书院听过不少关于他的诗作,还读作他的文章呢。
    真是没想到,你竟然把他请到了吉省任职。”
    曲绍扬闻言,颇为得意的笑了,当初他可是费了不少劲,才把人找到,了不少力气把人请到吉林城,请他帮办吉省警务学堂的。
    不得不说,这位真是能人,从去年开始调任到民政司,负责清丈、税收等相关事务,差事办的相当出色了。
    “那就这样,明天我把岷源请到府里,介绍你俩认识,然后问一问他的意见。
    若是他乐意去帮你,我也只能忍痛割爱了。”
    陈允哲是曲绍扬的舅兄,他们这么多年的情分了,陈允哲有事,曲绍扬自然要鼎力相助。
    “还有,黑省交涉使何大人,是振邦的岳丈,大哥到了那边,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多向他请教。”
    陈允哲初到黑省,肯定各方面都很艰难,多几个帮手,也能迅速打开局面。
    “妹夫,咱自家人,这么多年的情分,虚头巴脑的话我就不说了。
    往后你不管有啥事儿,我和你二哥,还有家里这些崽子们,肯定全力以赴,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陈允哲激动的拍了拍曲绍扬的肩膀,一切都在不言中。
    郎舅二人在书房一直聊到深夜,这才各自回去休息。
    第二天上午,曲绍扬把王岷源请到了府里,跟陈允哲见面。
    这二人同年中秀才,又都在奉天书院读过书,总归能扯上点儿关系。
    曲绍扬对王岷源有知遇之恩。
    当初王岷源在旅顺开药店,由于西医大量涌入,生意不好,很快就关门了。
    后来去南金书院任职,因不满倭人的奴化教育,愤而离职,生活窘迫。
    若不是曲绍扬派人几次三番去请,又对他礼遇有加,委以重任,哪有今天?
    因此,王岷源在得知曲绍扬想让他去黑省,协助陈允哲之后,二话没说,直接就答应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