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1章 定边军 游击战
    第421章 定边军 游击战
    曲绍扬退守宽甸后,就派人往猫耳山送信,命令炸药作坊,抓紧时间生产手榴弹、地雷等物。
    同时,传令给双甸子那头,抽调大部分团练乡勇,赶赴宽甸,协同防卫。
    等到十月中旬时,赵正国、郑铁柱等人,率甸子街、古洞河、娘娘库、猫耳山等地民团共计四千人。
    押送上百箱手榴弹、地雷、炸药,以及药材、衣物等等来到宽甸,与曲绍扬汇合。
    张锡銮与陈允哲想了办法,从奉天又运过来一批枪械等装备。
    如此一来,每个民团可分配五六门炮,枪支弹药若干。
    在曲绍扬的建议下,民团扼守深山隘口,配合当地民众、猎户等人,昼张旗帜、夜燃火把,人员出没往来,虚实兼用。
    一时间,倭军难以探知虚实,惊慌不安,不敢轻易涉宽甸境内。
    因曲绍扬手下巡防队加保安队共计六千余人,而且已经形成战斗力。
    所以在张锡銮的建议下,将其改编为定边军,下设十个营。
    曲绍扬为定边军统领,赵正国、郑铁柱、周传勇、王木森、林兴业等人,出任各营管带、帮带。
    同时,为了增强抗倭武装力量,在张锡銮的支持下,章樾、荣禧等人,改编退到宽甸境内的巡防营,招募抗倭爱国青年农民。
    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招募两千五百人,由章樾、荣禧出任分统,并邀请了天津武备学堂的学生商正德为总教习。
    当然,操练军事的同时,众人也没忘了关注战局。
    此时倭军的第二军团,已经由桃浦登陆,占领了金州、大连等地,清军接连战败。
    倒是第一军团,因司令山县有朋的狂妄,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第五师团第十旅团分兵进攻赛马集、连山关,被聂士成与依克唐阿联手击退。
    倭军想要翻过摩天岭,迅速进攻奉天门户辽阳的计划,被阻截在了摩天岭。
    “无论是在大清战场,还是在高丽战场上,倭军的行军和进攻都是十分大胆和神速。
    他们一般都是用快攻和强攻,迅速打开缺口,突入阵地中心地带。
    这本身有倭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原因,但其根本原因是孤军深入,后勤补给困难,不得已必须速战速决。”
    “具体到每次进攻的时候,倭军的战术看上去灵活多变,实际上核心只有一条,包抄。
    每次进攻必然会出动几路大军,一部分佯装主力佯攻,而真正的主力直接出现在对方薄弱环节。
    接下来就是迅速合拢包围圈,集中歼灭。”
    在宽甸各支抗倭队伍中,只有曲绍扬率军与倭军正面交锋过。
    所以曲绍扬和张锡銮等人在研究分析战况的时候,提出了他的观点。
    “所以我觉得,面对倭军进攻,应该避其锋芒,不要主动跟他们进行阵地战。
    而是应该利用地形优势,开展山地运动战和敌后游击战,坚持打持久战。”
    “我们可以率领精锐士兵,打埋伏战、游击战。
    或者截他们的粮饷,或者烧毁他们的据点儿,多方面袭扰。
    使他们首尾不能相顾,疲于奔命,然后再想办法歼敌。”
    曲绍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十月下旬,曲绍扬接到消息,倭军第五师团一个支队,将要从凤凰城出发,进犯岫岩。
    于是,曲绍扬亲自率领两千精兵,赶到黄甸埋伏,在倭军经过时,突然发动袭击。
    倭军猝不及防之下被攻击,虽然立刻就组织队伍还击,依旧死伤多人。
    而曲绍扬所部并不纠缠,一击奏效,立刻撤离,并在倭军追击途中设下埋伏,再次重伤多人。
    定边军一战扬名,之后曲绍扬率军,出没于凤城、安东、宽甸等地,多次伏击倭军。
    或者截其粮草,或者趁夜偷袭,炸毁倭军据点等,每次都让倭军损伤惨重。
    定边军声名远播,倭军每每提起,都恨得咬牙切齿。
    然而定边军神出鬼没,行踪不定,倭军根本找不到踪影,无法围剿,还要提防小心,属实窝火。
    曲绍扬所部战绩卓著,张锡銮一边上奏朝廷给曲绍扬等人请功,一边派人催促曲绍扬,尽快撤回宽甸境内。
    不要继续在凤凰城周边转悠,毕竟凤凰城里还有大批倭军呢。
    曲绍扬最近的举动实在太招人恨了,一旦倭军侦查到定边军的动向,派兵围剿,就怕定边军有闪失。
    大冬天里四处奔波杀敌,确实疲累不堪,于是曲绍扬在接到传信后,便率军回撤。
    众人经过黄家沟附近时,探子来报,说是北边二十里外,一股倭军正朝黄家沟过来。
    曲绍扬一听,立刻命人再去查探,同时,下令让众将士埋伏在沟谷两侧,随时等候命令。
    过了好一会儿,探子重新回来禀报,说这股倭军人数不少,但是看上去有些狼狈。
    其中不少伤病,而且衣衫单薄,很像从哪里撤下来的样子。
    曲绍扬忽然想起来,前几天听说,聂士成部与依克唐阿部联手,收复了连山关、草河口,在金家河大败倭军。
    照这么说的话,很可能这股倭军就是从摩天岭方向撤下来,想要返回凤凰城的。
    “好啊,既然遇上了,那就再给他们添点儿彩头。
    传令下去,就地埋伏,等待时机,让这些小倭子,尝尝咱们的手榴弹和子弹什么味道。”
    经过判断后,曲绍扬立即决定,在黄家沟伏击倭军。
    “记住了,不能恋战,打他们一波,立刻就撤,避免纠缠太久。”
    天寒地冻的时节,定边军众人埋伏在雪地之中,等待最佳时机。
    雪还在下着,落在众人身上,逐渐凝结成冰,北风呼啸而过,众人在大雪之中很快身体就冻的手脚都僵硬了。
    但是谁也没有挪动或者出声儿,趴在原地静悄悄的等待敌军进入黄家沟。
    果然,又过了一会儿,从沟北侧进入一队人马,看穿着确实是小倭子。
    不过,这些人明显没有了当初进攻虎山时的那股劲头,估计是吃了败仗,加上天气寒冷的缘故,所以十分狼狈。
    这队人马数量不少,曲绍扬见此情形,没有着急下令,反而是静悄悄等待。
    等大部分倭军都进入埋伏范围之后,曲绍扬这才从雪地中一跃而起,朝着沟谷中的倭军开枪。
    曲绍扬这边枪声一起,沟谷两侧埋伏的定边军,迅速发动攻击。
    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彻山谷。复仇的子弹,一颗颗呼啸着射进倭军的身体。
    谷中的倭军,正是从摩天岭撤下来的第十旅团。
    这些人在连山关等处接连吃败仗,被聂士成和依克唐阿的部队撵着打,早已经疲惫不堪。
    倭军一路往回败退,时时刻刻提心吊胆,生怕聂士成率部追击,更是狼狈不已。本以为离着凤凰城不算太远,应该安全了,却不成想,竟然又遇到了清军的埋伏。
    倭军早已是惊弓之鸟,所以战斗打响后,一时竟没有反应过来,无法有效组织反攻。
    不少小倭子士兵,中弹倒地。
    不过,倭军毕竟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正规军队,反应力还是有的。
    他们一边借着山谷中的石头、树木遮掩,一边向两侧山坡射击。
    战斗开始前,曲绍扬就说过了,不恋战,一击奏效后,立刻就撤。
    所以等山谷中的倭军反应过来,准备重整军队反攻时,定边军已经撤离了阵地,迅速离开。
    倭军生怕前方还有埋伏,不敢追击,就这样眼睁睁瞅着定边军从容离开。
    这一仗,用时不太长,顶多三刻钟的工夫,倭军便被打死七十余人,重伤两百多人,轻伤无数。
    主要是手榴弹,这玩意儿实在是太好用了,爆炸碎片无差别攻击,一炸就是一片。
    倭军将领派人前去侦查,确定四周没有埋伏之后,才明白过来中计了。
    然而此时再追击已经晚了,无奈之下,只得率军狼狈退回凤凰城。
    凤凰城指挥部,第一军司令山县有朋终于明白一件事,清军并不是他想的那么弱。
    在与倭军的战斗中,清军迅速成长,已经学会了怎么打仗。
    看起来,翻过摩天岭,直奔奉天的计划行不通了,他们只能改道,走海城,奔奉天。
    但是,改走海城又不能把凤凰城丢下,必须留一支部队防备聂士成以及定边军等部的反攻。
    于是,山县有朋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命令第五师团留守凤凰城,暂时休养生息。
    而第三师团六千多人,孤军深入,长途奔袭海城,打通从凤凰城经海城进入辽阳的通道。
    此时的曲绍扬,已经带着定边军回到宽甸城了。
    主要是没想到倭军会在冰天雪地的情况下,还敢出动出击。
    不然的话,曲绍扬肯定在半路上,再收拾小倭子两回。
    张锡銮等人在见到曲绍扬后,欣喜不已,连连夸赞其骁勇机智。
    “绍扬啊,最近属实辛苦了,暂时你们先在城中休息,养精蓄锐。
    本官已经将定边军取得的战果,上奏朝廷,相信不日便会有嘉奖。”
    张锡銮对曲绍扬,那是喜欢的不得了,就像看待自家子侄一般,拍着曲绍扬的肩膀,满面笑容的说道。
    “多谢大人。为国杀敌,绍扬不敢说辛苦。”曲绍扬拱手行礼,谦虚道。
    “只要能杀尽倭寇,收复失地,定边军抛头颅洒热血,刀山火海一样敢闯。”
    “好,好,好,本官就喜欢你这样的劲头。
    别的不说,先去休息吧,晚间本官设宴,犒劳诸位。”张锡銮欣喜表示。
    当天晚间,张锡銮果然摆了宴席,给曲绍扬等人庆功。
    章樾、荣禧、陈允哲、陈允瀚等人,都从协防地赶过来,共同庆贺。
    曲绍扬与俩舅哥也有些日子没见着了,难得凑到一起,自然有好些话要聊。
    “大哥,最近猫耳山那边有消息么?”曲绍扬趁着旁人敬酒的空挡,问陈允哲他们。
    “前些日子,咱爹和秀芸,打发人送来了一批药材,还给送了不少冬衣。
    来人说是家里还好,只是最近高丽民众,不少都趁乱往咱们这边跑。
    应该是你把巡防队都调走,沿江防御薄弱,让他们有机会跑过来了。”
    陈允哲叹口气,把他知道的情况,告知曲绍扬。
    对此,曲绍扬倒也不太意外。以前有巡防队严密看守,江对岸的高丽民众过不来。
    如今他抽调走了大部分的防卫力量,肯定防不住。
    “唉,也不知道家里现在什么样儿了,等我回去,怕是孩子们都不认得我了。”曲绍扬叹道。
    陈允哲、陈允瀚闻言,也各自叹气。
    谁不惦记家人啊?尤其是陈允瀚,他都快半年没见到媳妇和闺女了,做梦都想。
    “唉,也不知道绍扬和老大老二他们,现在都在哪儿呢?
    这大雪嚎天的,不知道他们衣服够不够穿,有没有一口热乎饭吃。”
    猫耳山这边,自打曲绍扬走后,陈郎中夫妻就住在了曲家。
    晚饭的时候,李氏看着桌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忍不住念叨。
    “是啊,也不知道绍扬的伤好了没有?
    这臭小子打小儿就愣,如今都成家立业,孩子好几个了,脾气也没改。
    这一杆子蹽出去,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呢。
    老天爷保佑,让孩子们都好好儿的,可别出什么岔子。”陈氏也跟着念叨。
    “娘,前两天派去宽甸的人回来不是说了么?我哥和绍扬他们在那边挺好的。”
    陈秀芸听了这话,也跟着叹气,这些日子她吃不好睡不好,就担心丈夫和哥哥们,生怕他们有点儿什么意外。
    其实陈秀芸心里明白,宽甸那头现在肯定不太平,只是哥哥们怕家里担心,报喜不报忧罢了。
    当然,这话陈秀芸不能说,还得开解爹娘和公婆。
    陈秀芸与孟兰心互相看了眼,各自叹气。
    孟兰心更是后悔,当初曲绍扬走的时候,她就该跟着一起。
    众人正说着话呢,忽然就听见,外头一阵急促的锣声。
    “不对,外头好像有事。”孟兰心一听,立刻撂下筷子,往外就走。
    不等孟兰心走出屋门,外头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听见了兴家的动静。
    “大夫人、二夫人,围子外头来了好些人,看样子不下六七百,都骑着马拿着枪,看样子像胡子。”
    此话一出,屋里众人脸色都变了。
    “大姐,我去前面看看,你在家安抚好长辈和孩子们。”
    孟兰心推门而出,快步往前头围子正门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