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夜鸮寻来,将辛屈要的资料送来。
上边附录了一张最近的关陇地图:
辛屈看了一会儿,好奇问边上的夜鸮说:“你们已经上了高原?”
辛屈嘴里的高原,自然是青藏高原。
“从白银榷场出发,以贸易的名义,得到畎氏的帮助,我们抵达了陛下说的青海湖。”
夜鸮解释道。
辛屈闻言,微微挑眉:“那么青稞种子找到没?”
“已经找到了。只不过西王母那边的人说,这种种子产量不高,下了高原,还不如种植粟麦来的划算。就连距离他们不远的畎氏,种的都是粟。”
辛屈颔首:“种子弄来就行,青稞这玩意儿虽然不好吃,但也算是谷物,尝试繁殖一批,试试看能不能选育杂交。
总之,现在要做的就是将一切作物,尽可能多的收入囊中。
天下土地这么大,总能找到合适的种植的地方。”
“是。”夜鸮应下,既然辛屈都这么说了,他还能说什么呢?
辛屈继续看,然后问道:“让你们查的事情查了没?豳氏是得到了谁的指点,前来拜山?”
“这个……”夜鸮脸上浮现了一抹尴尬。
“直接说,吞吞吐吐的。”辛屈没好气的说。
“是!是公子父。”夜鸮的话,让辛屈沉默了一下,“斧那混账,不好好的刷他的蓝田武关副本,跑来折腾豳氏做什么?”
“姬姓在关陇占据最好的土地,期间灭了不少小氏族。因此犯了众怒。
有崇氏作为姒姓大族,世居关陇,但被他们带着青铜武器赶进了丹水。”
夜鸮这个时候摸出了一个箭簇,放在了辛屈面前。
辛屈只是看了一眼,就看出了这玩意儿的来历:“好家伙,看来姬姓也在进步。这是铜官山的铜料,他们抓了足够多的冶铜氏族了?还是夏后氏的技艺。”
各地的铜料矿质不一样,加上这个时代的冶炼技术比较原始,所以铜胎,或者说粗铜诞生之后,只要有点阅历的匠人,还是很轻松能分辨铜料来历的。
眼前这个明显就是陕西铜川那边的来料,技艺是夏后氏后期的传承,夜鸮放在桌上的时候,那一声磕碰,他可太熟了。
“是,不过他们还有这个。”夜鸮又拿出了一枚,只是这一次放在桌上时,辛屈坐了起来,戴上手套,伸手拿来看了看说:“江汉的铜料。大邑商的配比……嗯?黄铜!”
辛屈震惊。
合金不希奇,但稀奇的是大邑商这边居然选择用黄铜做主料。
这可不是正常的武器,要知道黄铜的硬度,可差了青铜一大截。
“是虎方卖过去的。”夜鸮解释道,“虎方在江汉一带劫掠人口,但被犀侯子平与公子父一起击败,为了能弥补每年上贡的奴隶缺额,虎方无奈之下派人与召氏贸易奴隶。
所以,这其实是虎方城的技术。”
辛屈啧啧两声,放下这枚箭簇说:“还有吗?姬姓召氏,究竟是跟多少势力合作?”
“主要是姒姓在跟姬姓作战。”夜鸮回答道,又从袖袋里拿出一卷帛书,“召氏强抢了几个姒姓氏族的女儿为妃,与几家算是结上了姻亲。
不过这几家态度还是比较暧昧。
整个关陇,就剩下有崇氏一家姒姓有号令之能。若是有崇氏战败,那么泾渭之间的土地,大概率就是姬姓的了。”
辛屈听懂了。
难怪鸿觞会跟发疯了一样,带着人往汧阳、凤翔一带打,他是在保姒姓不被挤出关中。
一旦有崇氏失败,被彻底赶出关中,那么关中姒姓就彻底丧失了老大,毕竟有崇氏的资历老,族群大,这么多年在西边发展迅速,甚至可能连辛屈还未探索的汉中地区,都有有崇氏逸散出去的族群。
毕竟之前有夏与南羌来过求援,虽然是姚姓的人来求助,但他们有姒姓为主的氏族在。
汉中地区,大体就是姒姓最后的避风港。
但汉中在这个时代隔着秦岭。
秦岭又有小昆仑的称呼,足见难以翻越,所以他们基本上算是被排除文明世界之外的孤岛。
“陛下,现在战况上来说,双方是互有胜负,不过有鸿氏纠集了西羌与诸姜,算是整体上能够对姬姓形成碾压。
因此在战线上,有鸿氏推进得最快。
姬姓周氏已经在周原附近跟有鸿氏开战了。
不过周原乃塬地,居高而守,有鸿氏也只能堵在附近的塬地,一边生产,一边对抗。按照臣的预估,最快也得三年磋磨,才有可能积蓄到足够的粮草,展开与周氏的一战。
至于豳氏那边,他们只是发现了有鸿氏正在沿着山河修建通道,担忧若是有鸿氏在周氏那边吃瘪了,可能带人来攻打豳氏,故此才在公子父的建议之下,在召氏的默许中,委派使者来宣誓投效。
按照姬姓召氏那边的规矩,大小宗分家之后,小宗是可以拜大族求庇护的。”
夜鸮说了一下姬姓那边的一些态度。
所谓的大小宗分家,除了封建一地让他们在前头顶着敌人充当缓冲外,就是在必要的时候,让小宗去给大族当狗,换来这个氏族的延续。
因此豳氏来拜山,就是在找靠山,称臣纳贡都好说,反正一定要给中央的召氏换取足够的发展时间。
甚至如果可以,各地的技术,也可以从四面八方涌入。
辛屈表情不变。
地图看完了,局面也差不多明白了。
豳氏的投奔,应该是鲁父这小子在后边发力,给他弄来一个插足关陇地区的借口。
不过,距离还是太远了。
中央的力量投射不过去。
距离最近的就两个。
一个是安西将军府,一个是平南将军府。
给谁?
豳氏的地理位置,在彬州,是关中的西北门户。
还真别说,这地理位置交给安西将军府倒是合适。
但安西将军府现在主要工作是屯田,同时还承担分割东西草原的重任。
若是交给平南将军府的话。
平南军只是一个空……
辛屈顿了顿,然后盯着地图一阵后问:“平南将军府屯垦的进度如何?”
“两千人口,屯田约莫万亩,若无支援,则食不果腹。”夜鸮回答。
“万亩……有点少了。”辛屈呵呵两声。
“行,你下去吧。来人,唤大司马前来。”
夜鸮告退。
半个时辰之后,大司马宁石戊匆匆进来:“正好,我这里拿了一封平南将军府的求援,你看看吧。”
辛屈正看地图思考接下来的对策呢,结果宁石戊进来之后,直接甩给他一卷求援信。
打开看了两眼,辛屈额头青筋直跳:“干旱?确定没问题?”
“这是那边的粟、麦。”宁石戊拿出一个竹筒,将竹筒打开,倒出里头的粟、麦,伸手一捏,干瘪的穗,已经告诉了辛屈西边的状况。
“麻烦了。”辛屈吐槽了一句,“你的想法呢?”
“这得看你,你选的位置,虽然还可以,但开春有凌汛,入夏容易旱,秋冬来得早,实在不是个什么好地方。
因此那边只适合放牧。
但你向来不喜简单的放牧,一直希望当地能农耕,再不济也得半农半牧。”
“稳定一点,人就不会胡乱流动,没有了流动,人心就容易凝聚。”辛屈捻起一株后说,“不过,既然你来了,那正好,我也要说一下平南将军府的新安排。”
宁石戊凑上去,看到了辛屈手指敲了敲地图上标注的混战区:“这是?”
“环河、庆塬(庆阳)。”辛屈解释了一句,问道:“那个豳氏公山来拜山的事情你听说了吧?”
“冰甲有跟我私信,让我有空探探你的态度。”宁石戊如实回答。
“他若是想问,直接来就是,有必要拐你这一条吗?”
听着辛屈的吐槽,宁石戊无奈说:“你现在是十日就上朝一次,其他时候都不见你动静,没有你的召唤,谁敢上来打搅你?”
辛屈呵呵一笑:“只怕不是不敢来打搅,而是怕被御史台弹劾吧。”
“你也知道啊!御史多凶啊!这群人,老的都是地方大巫,憋屈了这么多年,早就见不惯很多事情,给他们权利之后,那是下死手。
年轻一点的也不是善茬。
你培养出来的小子,各个都是只认律令,不认人情。
还有我们这些老东西,一个两个都欠他们家族人情,都是小辈,骂两句可以,下死手就不行。
除了唾面自干之外,还能干什么?”
宁石戊也是一脸憋屈。
他总算是知道为什么当初长辛氏与有辛氏闹分家的时候,那帮中年长辈怨愤难当了。
中年人,被夹在德高望重的老人与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辈之间,事难做,人难当。
只是当时他们年少,从没想过,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他们憋屈了。
“御史台的作用就是纠错。”辛屈撇撇嘴,“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没有纠错与追责,国家就会乱套。
现在不是很好,就算我没在盯着细枝末节,你们不都按照我的计划,将大小事情推行下去。
所有的事情,都有着落,发展也是迅速。
年终的时候,收上来的税结余之后,发出来的俸禄也就更多了不是?”
辛屈宽慰了几句,拉回正轨:“豳氏那边,我打算单独收为商盟成员。然后将平南将军迁徙到庆塬,建立庆阳县,将陕北与陇右这几个地方,全部交给平南将军督管。”
“这……你这么做,不怕有鸿氏逆反?”
“就是要他动弹。只要他动弹了,我就有借口发兵。
兵马过去,就把固原捏在手中,然后逼着有鸿氏南迁秦邑(天水),直面姬姓。
关中不能让他们有发展的时间。
回头也要把有鸿氏的氏族名改掉。”
辛屈看着地图露出一抹坏笑:“我决定赐鸿觞为秦氏,并追为嬴姓。”
“……”
宁石戊狐疑的看着辛屈的坏笑。
总觉得他有不好的想法。
但他也品不出来。
“那谁去领兵?”
“让年轻人走一趟。你有人选没?”
宁石戊想了想,想到了一个人:“任由。”
“任由?”辛屈微微皱眉。
任由,风姓任氏,乃古氏族后裔,是燕国这五年内最新崛起的归化将领。
他手里有一支三百人的部族私兵,绝对的忠心,这五年他能这么快崛起,就是因为这三百人帮着他积功,快速将任由推到了民爵的顶点——不更。
并且还供养任由读书。
今年年初的点选,任由升为天津县农房判书,虽然是个文官,但燕国是兵农一体的国家,他相当于是农房主簿的副手,帮着管理天津一整个县境内的土地户册。
就靠着三百私兵,帮着他到处弹压,才将天津县新一轮的土地开垦情况如实上报。
他的军功,也是过程中杀“贼匪”获得的。
“那行,点他为庆阳县令,晋士大夫,赐氏贺,于庆阳南与豳氏之间,选十里为封村。”辛屈快速的下令。
“这……你这跨度,有点大啊。”宁石戊咋舌。
“他的功劳足够。”辛屈笑着说,“天津可不是寻常地方,那里的土地原先就是糊涂账,没有他清丈,根本结束不了。
但他也得罪了不少人。留在东面,早晚出事,去了西边,就是卫国戍边,按律拔擢一级。
至于归化人的身份,他是十三姓之一,只要心向朝廷,就不该有不该出现的声音。”
“行,我回头发章程。不过你平南将军府迁到庆塬,又把任由迁徙过去,那他的私兵呢?他能带走多少?”
“能带多少带多少,哪怕全部带过去也没事。”辛屈笑着说:“西边动荡,庆阳一带,混战不堪,当地有太多的食人氏族,必须对付。
至于他们所需的粮草,由白银榷场直接供给。
再传令安西将军府,让安西将军府的粮草支配方向,转移出两成,直接发庆阳县建设用,就不必转运到九原县了。”
宁石戊都记下来之后,就听到辛屈说:“最后,就是那个公山。你让冰甲去会会他,然后告诉他鸿觞乃是臣服在燕国之下的封臣,现在燕国封他为秦氏,豳氏只要纳入商盟,就不用担心鸿觞胡乱攻打。
毕竟商盟内,无故不得交战。
至于其他氏族,就算了。燕国想要覆盖关陇之地的商贸,至少要保证庆阳县建立。
只有庆阳县建完,有了据点保证,加之附近所有商盟成员人口过三万,才方便设立榷场。
所以让他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投奔庆阳县。
当然要是想钳住西边的局势,也可以出人力帮忙建设,咱们可以雇佣。”
“好。”宁石戊答应下来,要点也很明确,就是设立据点,遥控关陇战况。
“对了,马上重阳节,登高、敬老,你别忘了给所有年满六十,退役的老人准备一份粮食与干肉。”
“这销可不小。”
“不了几个钱。他们劳苦了数年数十年,打生打死,只要还活着,朝廷就不能不管不顾。粮食百斤就行,干肉十斤或者咸鱼二十斤。一些库存屯着也是放着。”辛屈摆了摆手,“就当定例,等咱们以后老了,也能领,都一样的。”
“行。”宁石戊一听,也就不拒绝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