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66章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第966章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陡然的肃杀从天而降,让整个京城都变得凝固。
    应天几道城门尽数封锁,即便是商队满营也不会放行。
    以府东街为中心的中城,密密麻麻的禁军站在每一处建筑的门口,
    长刀已经拔出,眼神愈发锐利!
    发生了什么?
    这是所有人的疑惑。
    不过很快,就有消息开始在城中流传,
    说是市易司的司正在应天商行遇刺了。
    随之而来的一个疑惑又填满了京中百姓的心绪。
    市易司的司正是谁?
    是何方神圣?
    很快,当陆云逸的名字流传开时,
    所有人都震惊了,
    这个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
    年纪轻轻征战四方,战功赫赫,
    是整个大明最年轻的都指挥使,也是整个军中年轻将领的领头人!
    还创立了应天商行!
    可谓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这等人.居然遇刺了?
    谁干的?
    消息迅速传播,有人扼腕叹息,有人拍手叫好,
    还有人面露胆寒,准备等城门开了,马上就离开应天。
    这等是非之地,不能久留!
    府东街,应天商行门口,
    武定侯郭英换上了甲胄,手持长刀立在门前。
    郭镇匆匆跑来,声音沉重:
    “父亲,中城已经尽数封锁,随时可以搜查!”
    “搜!每一条街道、每一处房舍、每一个人都要搜查,要将凶手找出来!”
    “是!”
    郭镇快速跑开,一边跑一边喊:
    “武定侯有令,搜!”
    郭英扫视一圈,看到的是一张张面露凝重的脸庞,还有一些人面露慌乱。
    军中将领被刺杀,还是用的军中绝密军械,
    这等事情若是传出去,整个五军都督府都抬不起头来。
    真是荒谬!
    此刻,众人的目光汇聚在地上那点点血迹上,神情莫名。
    礼部尚书李原名毫不顾忌形象地坐在门口台阶上,
    白的胡子随着沉重的呼吸来回抖动,眼中是不可压制的火气。
    一旁,户部侍郎傅友文走了过来,在他身边坐下,将声音压低:
    “李大人,此事严重,您不进宫吗?”
    “进宫?”
    李原名瞥了他一眼:
    “老夫一介文官,一个将要回家的老头子,进宫有什么用?”
    傅友文叹了口气:
    “陛下这次定要勃然大怒了,
    若是不劝劝,怕是要再掀起血腥清洗啊。
    如今京中刚乱,三部主官都被禁足,
    若这个时候乱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还不乱吗?
    当街刺杀朝廷正二品大员,这是干什么?
    这是谋反!
    既然是谋反,就要做好掉脑袋的准备!
    乱吧乱吧,本官是看明白了,乱世当用重典,杀一些人也好。”
    此话被周围不少人听到,
    一个个脸色凝重,面露震惊。
    这位礼部尚书一直支持休养生息,不大动干戈,
    如今态度改弦易辙,想来是被此事气得不轻。
    李原名扫了一眼在场众人,淡淡开口:
    “你们中的一些人或多或少都牵扯到了风波之中,
    先前做的事本官可以当作没看到,
    但在今日之后,本官提醒你们!
    这等手段一旦用了,就没有缓和余地,
    你们出门多带一些侍卫吧。”
    场中气氛为之一凝,众人更是神情莫名。
    傅友文更是嘴唇紧抿,
    因为兄长是颍国公的缘故,他知道不少军中机密。
    尤其是这燧发枪,是谁提出来的设想、哪部精进的工艺,他心里门清。
    这等刺杀手段,旁人能用,陆云逸也照样能用,
    而且他相信,这等火器在大宁应当更为领先。
    皇城、皇宫,武英殿内静得只剩文书的沙沙声。
    阳光透过窗棂打在左军都督府上呈的北方商贸中心规划图上。
    红笔圈出的官道脉络清晰,
    朱元璋看着其中一道道官道,面露沉思。
    突然,殿外传来一阵慌乱的脚步声,
    朱元璋猛地抬起头,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满。
    只见大太监连滚带爬地冲进来,袍角都被门槛勾破了,声音抖得像筛糠:
    “陛陛下!不好了!
    陆大人.陆大人在应天商行遇刺了!”
    朱元璋一愣,手中朱笔被他狠狠一攥,应声断裂,墨汁溅开一大片。
    原本还算平和的脸色瞬间沉如寒冰,眼中的怒火几乎要溢出来: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大太监扑通跪倒在地,额头抵着地砖,声音带着哭腔:
    “陛下,是真的!
    应天商行今日要开股东大会,
    陆大人刚到门口,就被火器击中胸口,
    现在已经送回府中,太医正往那边赶.
    武定侯爷说,那火器很可能就是工部工坊丢的燧发枪!”
    “枪?”
    朱元璋的声音陡然拔高,
    一脚踹翻了面前案几,文书散落一地,茶杯摔在地上碎成瓷片。
    他在殿内快步踱步,粗气直喘,白的胡须都在发抖。
    陆云逸是他一手提拔的年轻干将。
    市易司、北方修路、河南治水,哪一件都没少了他的身影。
    如今竟在众目睽睽之下遇刺,
    用的还是朝廷秘藏军械!
    这是把朝廷律法当摆设,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吗?
    “传旨!”
    朱元璋猛地停下脚步,声音冷得能冻住空气:
    “传令,让毛骧、温诚、徐辉祖、张铨来见朕!”
    “是!”
    “臣遵旨!”
    不到半个时辰,毛骧、温诚、徐辉祖、张铨就齐聚在殿外。
    毛骧刚从诏狱出来,囚服还没换,
    只在外面套了件锦衣卫短袍,
    脸上还带着牢里的灰气,眼神却亮得惊人,
    陆云逸遇刺了!
    好!好!太好了!
    温诚攥着神宫监令牌,脸色凝重到了极点。
    徐辉祖一身铠甲未卸,甲片上还沾着尘土,刚从应天商行赶回来,眉宇间满是怒气。
    永定侯张铨更是手掌紧握长刀,从浦子口城匆匆赶来,
    殿门吱呀打开,大太监过来通传:
    “几位大人进来吧。”
    四人鱼贯而入,刚要跪拜,
    朱元璋摆了摆手,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免了!朕问你们,那支燧发枪,你们知道多少?”
    毛骧率先开口,声音沙哑却沉稳:
    “回陛下,臣在狱中已查过工部工坊的记录。
    秦大人在开年领走两支燧发枪,
    只归还一支,另一支说是试验时损毁。
    但工坊没有销毁记录,这是假话,他定是藏起来了!”
    徐辉祖上前一步,拳头攥得咯咯响:
    “此枪今流到京中,还用来行刺,此乃谋逆!”
    温诚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补充:
    “陛下,神宫监已经在昨日查遍了内监所属工坊,并未发现燧发枪流失。
    臣请旨,即刻提审秦逵、沈溍!”
    朱元璋盯着阶下四人,呼吸渐渐平缓:
    “毛骧!即刻去沈溍、秦逵府中,把人锁拿至天牢提审!
    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毛骧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沙哑的声音带着不容错辨的决绝:
    “臣遵旨!定将二人绳之以法!”
    “温诚!”
    朱元璋的目光转向神宫监少卿:
    “带神宫监随堂太监,全程协查,记录供词,不得有半分疏漏!”
    温诚躬身领命,手中令牌攥得更紧:
    “臣遵旨,绝不敢误事!”
    “徐辉祖!”
    朱元璋的声音又沉了几分:
    “调三千禁军,守卫应天商行、建筑商行、水泥商行、市易司、陆府!”
    “臣遵旨!定护得陆大人家眷周全,不让逆党再逞凶!”
    最后,朱元璋看向永定侯张铨,语气稍缓却依旧威严:
    “张铨,即刻回浦子口,
    调一万京军入城,进驻城北大营!
    京中局势未稳,严防有人趁机作乱,若有异动,先斩后奏!”
    永定侯张铨脸色凝重到了极点,
    京军又要入城了.
    上一次还是在捉拿逆党之时。
    “臣遵旨!一个时辰之内,京军必到城北大营!”
    四人领命,转身快步出殿。
    刚走到殿门,就听朱元璋在身后补了一句:
    “三日!朕只给你们三日!
    若查不出枪的去向,查不出幕后主使,你们都别来见朕!”
    四人脚步一顿,齐声应道:
    “臣遵旨!”
    待殿内只剩朱元璋一人,
    他走到案前,看着散落的北平规划图,眼神渐渐沉了下去。
    他抬手召来大太监,声音压得极低:
    “告诉答儿麻,让他暗中查沈溍、秦逵的往来之人,再盯着毛骧。”
    大太监心中一凛,连忙躬身:
    “臣遵旨!”
    此时的沈府,正一片死寂!
    沈溍坐在书房,面前摆着一壶冷茶,手中捏着一封未拆的信,
    他刚拆开一角,就听院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夹杂着锦衣卫的呼喝:
    “锦衣卫办案!让开!”
    沈溍眉头一皱,起身走到门口,
    就见毛骧带着锦衣卫,温诚领着神宫监太监,
    身后还跟着禁军,密密麻麻围了半个院子:
    “毛大人、温公公,这是何意?
    本官已被禁足,并未踏出府门半步。”
    毛骧冷笑一声,掏出锦衣卫令牌:
    “陛下有旨,沈溍涉嫌私藏军械、勾结逆党,即刻押往天牢!拿下!”
    锦衣卫上前,刚要动手,沈溍猛地后退:
    “你们敢!本官是兵部尚书,没有陛下亲笔圣旨,谁敢动我!”
    “圣旨?”
    徐辉祖从怀中掏出一卷明黄圣旨,掷在沈溍面前:
    “陛下口谕,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沈溍看到上面文字,手指微微颤抖,脸色凝重到了极点:
    “发生了什么?”
    他很清楚,按照先前之事,
    被禁足已经是双方都妥协的结果,并不会有什么大事。
    而现在,怎么局势突变?
    毛骧没有回答,只是挥了挥手:
    “带走!”
    不多时,被禁足在家的秦逵同样被带走
    半个时辰后,沈溍、秦逵被押进皇城天牢!
    昭狱深处,潮湿的气息混着铁锈味扑面而来。
    昏暗烛火在石壁上投下晃动的影子,铁镣声丁零当啷,听得人头皮发麻。
    毛骧坐在主位上,面前摆着工部工坊的记录、军械库的签字簿。
    温诚坐在一旁,手中握着笔。
    徐辉祖则站在角落,眼神锐利地盯着他们。
    “带秦逵!”毛骧沉声道。
    秦逵被押进来时,一见到这等场面,眉头紧皱,声音狐疑:
    “发生了什么?”
    温诚没有隐瞒,淡淡道:
    “秦大人,市易司陆大人在应天商行门口遭遇刺杀,凶手所用火器就是工部丢失的那一支燧发枪。”
    “什么?”
    秦逵满脸荒谬,眉头紧锁:
    “这怎么可能?”
    毛骧敲了敲桌案:
    “说清楚,丢失的那支燧发枪,你藏在哪了?又给了谁?”
    秦逵被锦衣卫按在了椅子上,
    他见眼前三人脸色严肃不像是在造假,便没有隐瞒,沉声道:
    “开年的时候,沈大人找到我,
    说要两支燧发枪用来做兵部留存文书,顺便测试射程以及威力,好方便登记造册,也好为后续研发调动钱粮。
    我就命人从工坊领了两支。
    后来他只还了一支,说另一支在测试时炸膛了”
    温诚抬眼,语气冷淡:
    “工坊记录上写着,燧发枪的枪管用的是百锻熟铁,
    是工坊特制之物,能装更多火药,根本不可能炸,秦大人还是老实交代吧。”
    秦逵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息一声:
    “工部与兵部向来颇多合作,
    一些军械工坊需要依托于兵部、都督府调拨银钱,
    沈大人既然不想还,难不成本官还为了一支枪去追着要吗?”
    昭狱烛火忽明忽暗,将石壁上的影子拉得扭曲。
    秦逵被押下去后,牢门哐当一声关上。
    毛骧指尖敲了敲桌案上的工坊记录,声音沙哑:
    “带沈溍。”
    锦衣卫押着沈溍进来时,他比在府中时多了几分慌乱,
    官袍上沾了些尘土,镣铐拖在地上,
    但他仍强撑着站直,目光扫过桌案上的文书:
    “毛骧,审我可以,
    但若拿不出实证,休要污蔑朝廷命官。”
    “实证?”
    毛骧将工坊记录推到他面前,
    “秦大人说,你借走的枪炸膛了,
    可从工坊的记录来看,这枪就是为了避免像火铳一样炸膛所造,
    用的最好的料,根本炸不了,
    你来说说,怎么个炸法?”
    沈溍的额头瞬间冒了汗,他伸手想擦,却被镣铐扯得一顿。
    他强装镇定,沉声道:
    “毛骧,军械测试本就有风险!
    那枪是在试装新火药时炸的,
    因为是机密,所以碎片都埋在兵部后院的树下了,不信你们可以去挖!”
    “兵部后院?”
    徐辉祖眉头一皱,摆了摆手,亲卫顿时蹿了出去,
    不到两刻钟,亲卫又重新回返:
    “大人,没有,别说枪的碎片,连半点火药残渣都没有!”
    沈溍的脸色一下子白了,眼中也露出荒唐,声音里带了些急切:
    “本官没撒谎!真的炸了!
    当时负责测试的是兵部主事齐德,他全程操持,你们可以去问他!”
    毛骧与温诚对视一眼,
    沈溍此刻的慌乱不似作假,倒像是真的炸了。
    温诚放下笔,指尖捻着念珠:
    “沈大人,齐德在哪?若他能作证,或许还能还你清白。”
    “应该在兵部值房!昨日陛下禁我足后,他还来府中探望。”
    毛骧挥了挥手,两名锦衣卫立刻领命出去。
    徐辉祖盯着沈溍,语气冷得像冰:
    “若齐德说的与你不一样,你知道后果。”
    沈溍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
    只是颓然地坐在椅子上,双手抓着头发,
    他实在想不通,好好的枪怎么会扯出刺杀,
    更想不通这事怎么又与自己扯上了关系。
    一刻钟,锦衣卫押着齐德进来。
    齐德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穿着从六品主事的青袍,脸白得像纸,
    “你们想要干什么?我是朝廷命官,我没有贪腐!”
    毛骧没有与他废话,毛骧拿起桌上的记录,扔在他面前,
    “沈大人说,年初燧发枪是你负责测试的,还说枪炸了,说说,怎么炸的?”
    齐德一愣,马上想到了传的沸沸扬扬的刺杀之事,脸一下子就白了,
    他没有隐藏,颤声道:
    “是是炸了!
    那日在兵部后院,装了新火药后,
    枪膛突然裂了,碎片溅了一地,下官还让人埋在柳树下了.”
    “埋在柳树下?”
    徐辉祖冷笑一声,
    “树下没有,你再敢撒谎,就别怪锦衣卫的刑具不认人!”
    这话一出,齐德的冷汗瞬间湿透了衣袍。
    “怎么会没有?我亲自埋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