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全球化时代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很多事情最终都要落到人的头上。评价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有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组织能力。
失去组织能力,无法捏合社会,国家將失去很多东西,最典型的就是大工程大基建大规模的战爭动员能力。
如果国家的內部出了问题,失去了组织能力,无法形成社会合力,国力在內耗中將陷入无限螺旋下降的趋势,最终灭亡,从头开始。
可持续文明的可怕之处就在於此,无论国家灭亡多少次,都能在废墟上重新建立文明,並且针对过去的失误进行调整。
隨著电报和铁路的普及,总督这个位置变得越来越鸡肋了。京城则机构新增很多。
李琬在与內阁商议多次之后决定,废除总督这个级別。各省依旧设巡抚以及三司。
李琬对於吏治的看法,有了新的认知。对於皇室成员,態度也发生了变化。承辉帝年间採取的封地制度,正式走到了尽头。
今后无论是疆域拓展到哪里都设省,由中央直辖,不再搞封地制度。对於贵族,则採取金钱以及社会地位的奖励。
这一制度刚刚出台,中亚地区就爆发了一次內乱,安西公嫡长子担心推恩令的存在,导致父死子不能继续为国公,甚至无法为侯,全其父自立不成,故而弒父自立,起兵造反。
安贼势力盘踞於杜尚別以及苦盏,贾蒔急报京师,朝廷令其出兵平叛。
贾蒔出兵之前,先与甄夭夭会面商谈,希望看看她的態度。
甄夭夭表示,可以帮助贾蒔平叛,条件是允许一部分甄家子弟回京城定居,並给予一定的奖励。
贾蒔电报国內,获准后同意甄夭夭的要求,但是也把话说在前面,此事之后,白莲教任何活动必须获得官方的准许才可,否则寧愿不要援助。
此事,双方又拉扯了三天,比照中原对於宗教管理的模式,认可白莲教为合法宗教,但不可持有武装。
甄夭夭代表甄欢答应,表示现在不合適,要等解决安贼之乱后。
双方达成一致,贾蒔出兵杜尚別。在白莲教的帮助下,贾蔚所部两个师悄无声息的抵达杜尚別城外,內应开门,大军涌入。
叛军猝不及防,瞬间溃败,安贼被擒。苦盏叛军不战而降,安西遂定。
朝廷设安西左中右三省,省府分別在杜尚別,比什凯克,阿拉木图。
部分白莲教高层纳入官服体系,部分不服者被白莲教內部驱逐或擒杀。
安西各省大定,朝廷派遣官员至安西任巡抚等职务,至此,安西故地纳入中央政府管辖。前安西王二三子,则以官员的身份出现,再无封地。
贾蒔出任安西大军区中將司令,下属三个军九个师(三团制)。朝廷强制官方语言,並將其纳入政府体系,不会官方语言者,不可为公吏。
安西故地,因为歷史原因,情况更为复杂,加上沙俄在侧虎视眈眈,治理起来难度更大一些。
好在白莲教搞过一次清洗,情况要好转很多。
安西各省境內,白莲教不许其他宗教存在,客观的帮助了地方治理。
朝廷官员抵达安西之后,接收还算顺利,这也得益於昔日安西王移民政策。
昔日移民之中显贵,一部分子弟回京受赏,並定居京城。
对於安西三省,李琬的认知还是比较到位的,儘管现阶段並无收益,甚至还要倒贴,但是安西的存在是西北方向稳定的基础。
安西若乱,则新省不寧,新省乱则河西必乱,河西乱威胁陕甘甚至內陆。
安西事变后,蠢蠢欲动的沙俄稍稍安稳,不得不再次掉头看向西方,拦在面前的就是盘踞南欧的奥斯曼土耳其。
沙俄出资扶持南欧各地的贵族,为下一次的俄土战爭做准备。
五国同盟商议瓜分奥斯曼在南欧利益,普奥被排除在外,愤而退出同盟。英法俄三国继续商议,最终明確利益,沙俄获得斯拉夫人聚集地,英法则获得希腊以及埃及、敘利亚、伊朗等地的利益。
三国商定之后,沙俄率先出手,发起第十次俄土战爭。
战爭初期,奥斯曼军队凭藉坚固要塞,挡住了沙俄军队在南欧的步伐,双方陷入僵持的时刻,南欧各国打出了独立的旗號,纷纷出兵帮助沙俄军队作战。奥斯曼土耳其军队阵脚大乱,全面溃败,激战三个月,其势力基本退出南欧,困守伊斯坦堡。
英军趁机出兵夺取埃及,法军则进占敘利亚,各自扶持傀儡政权殖民。
眼见奥斯曼土耳其遭遇重创,其国帕夏紧急向中央帝国求助,我方公使坚持不干涉欧洲內政为理由,向英法俄发出照会,现阶段战局已经不限於欧洲。我方希望交战各方保持克制,以和为贵。
面对中方的照会,英法眼见各自所需利益到手,遂停止脚步,避免中方介入。沙俄则不听劝阻,坚持要夺回君士坦丁堡,重现东罗马荣光。
欧美各国都以罗马继承人自居,故而英法见沙俄坚持,遂发表声明停战。两国出兵不多,加起来不过数万,看上去並不影响大局。但是隨著两国停战,奥斯曼土耳其能缓一口气,调集兵力赴伊斯坦堡,长期坚守。
俄军猛攻一个月不克,失去英法援助的武器之后,俄军战斗力锐减。此刻双方的武器,还是以前装的线膛火帽枪为主力,火炮也是前装为主。
奥斯曼土耳其拥有少量的后装火炮,但是弹药跟不上,自己又造不出,紧急向中方採购。
不能有钱不赚,中方自波斯湾地区,紧急抽调一批武器弹药,运送至伊斯坦堡。
得到补给的奥斯曼土耳其恢復了一部分战斗力,攻城俄军则陷入了猛烈的炮火压制之中,继续攻城意义不大,又闻中亚方向,安西军区一部分军队越过里海,扫荡周边,沙俄遂宣布停火,后退三十公里,各方在我公使的见证下展开谈判。
因为意见不统一,谈判地点选择在波斯湾的我方基地,作为调停方,我方儘量保持了中立的姿態。
各方谈了一个月,最终还是打不下去的缘故,签署了停战协议。又是停战协议。
俄方狮子大开口,对於克里米亚提出了要求,遭到英法反对,遂作罢,又提出赔款要求,遭到中方反对,並且发出了强烈的威胁。
该协议签订之后,土耳其失去了南欧各国的领地,勉强保住了克里米亚半岛。因为英法的反对,沙俄退出了三国同盟。
自此,五国同盟破除之后,三国同盟再次破產。
欧洲列强之间的博弈,传到国內之后,给皇帝李琬狠狠的上了一课。
全球化时代已经开始了,各国之间的博弈,从政治博弈走向战爭。国內高层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如果不主动的参与进去,失去的不仅仅是话语权,还可能失去更多。与此同时,各国的科技水平突飞猛进,铁路成为了各国竞相发展的方向,欧洲各国在中央帝国的影响下,新式武器发展速度也很快,尤其是拿到了一部分新式步枪的样品后,针对性的展开了仿製。
真可谓摸著东大过河。
奥斯曼土耳其方面,向中央帝国重新提出了结盟的要求,遭到拒绝之后,转而提出新的军事採购合同。
没法子,离开中央帝国的军事援助,这仗確实打不贏。认识到这一点,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列强尝到了联合瓜分的利益之后,相互之间虽然依旧互相防备,一直以欧陆霸主自居的法国,再次提出了新的结盟要求。受邀的第一家还是英国,但是被英国直接拒绝了,转而拉拢普鲁士,却得到一个噩耗,英普结盟了。法国遂向奥匈提出了结盟要求。但是奥地利也有要求,那就是与沙俄之间关於巴尔干南斯拉夫地区的矛盾。
法国不想与沙俄结怨,实在谈不拢,只好放弃。毕竟为了奥匈帝国,得罪沙俄实在是不合適的买卖。
沙俄向法国递来橄欖枝,但是法国拒绝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央帝国与沙俄的矛盾太深。
与英国结盟的普鲁士,开启了大德意志统一的步伐,奥匈帝国被迫迎战的时候,义大利半岛却先动手发难,撒丁王国喊出了统一半岛的口號。
法国遭到英国的警告,故而坐视奥匈陷入两线作战。沙俄因为对伊斯坦堡的久攻不下,消耗太大,暂时还在回血中,也只是看戏。
小国丹麦则捲入其中,希望能火中取栗,遭到普鲁士的当头一棒。丟掉了德语地区,奥匈则丟了义大利半岛北部。
一番折腾下来,普奥都有点打不动了,遂宣布停战。低地国家见势不妙,荷兰主动与英国结盟欧洲乱七八糟的时候,东华国从李亨去世的阴霾中走了出来,继任的东华王李格,继承了其父的政策,继续向东发展。不过李格没有派兵,而是搞小动作,援助大批土著渗透进去,帮助並鼓动南方黑奴逃逸或造反。
美国南部各州纷纷向费城求援,美国政府派遣使者来问,东华国是否要再次发起战爭。
李格怒喷对面,你想开战就直说,不要找这种警脚的藉口。
美国使者灰溜溜的离开,北上开远城,求见贾芝。
其实美国人也发现了,东华国南北两边也不是一回事,也是各干各的。类似於美国的联邦制度。
差別还是有的,东华国北部贾芝,整合了中部之后,搞的还是郡县制那一套,没有所谓的中部联邦的说法。
美国使者与贾芝之间的对话还算顺利,贾芝保证现阶段没有出兵的意图,当然要看美方的態度。
美方使者信誓旦旦的指著十字架发誓,没有战爭的企图。
贾芝表面上没问题,实际上当他指著的是洛水。
这个时期的贾芝,確实没心情发动战爭,主要是內部发展进入一个高速的阶段。东部的圣保罗地区,也要时间消化。
毕竟上次战爭,东扩数百公里,这可不是闹著玩的,当地的百姓都是信教的。你想容纳他们,確实比较费事。
这帮人想要消化进来,还不如土著来的容易。土著是原始信仰,学中文之后,两代人就消化掉了。
这帮信教的人,那真是顽固的很。贾芝也很头疼,对他们好吧,基本盘不能答应,只能比照土著的待遇。
原则上东华国民不分三六九等,实际上內部的歧视链一直存在。
来自本土的移民,歧视日朝移民,日朝移民歧视土著,土著则歧视信教的这帮人。
办法还是那个,必须学中文,信仰方面暂时顾不上,先发展经济吧,否则东扩地区要吃不上饭了。
这个没法子,以前不打算拿下实际的地盘,战爭期间那是卖力的破坏,后来实际拿下了圣保罗后,美国方面也没啥反应,贾芝又要为百姓的吃饭问题头疼了。好在可以以工代賑,冬天之后,开启了大规模的以工代賑,大搞基建,大修公路,大修铁路。
冬天结束之后,铁路修到了穆尔黑德,开春之后转入春耕,进入了恢復期。
所以这个时候,贾芝是不会发动战爭的。他不像李亨那样,占下一块地方,直接將信教的那帮人赶走。李亨的政策很明確,寧愿要墨西哥人,不要美国那帮人。黑皮肤更是一个都不要,绝对不许入境那种。
从东华国的角度看问题,美洲各国简直就是捧著金饭碗要饭吃,像秘鲁那个国家就是,独立之后仅仅靠出口铜锭和硝石就能致富。
人家偏不,我就卖铜矿石,就卖硝石,你能咋地?
確实不能咋地,尤其是李格与贾芝举行一次会晤之后,决定联手去秘鲁投资,建设工厂,生產铜锭。
他们联手去秘鲁拿下了大量的矿山,建厂生產铜锭和硝,转手卖回国內。
类似的情况出现在澳洲,现在的澳洲最大的出口產品居然是生铁,最大的进口產品则是硝石。
>